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社

在“管得好”“扰得少”之间找到更优解——朝阳市持续深化涉企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

来源:辽宁法治报 | 作者:李生 本报驻朝阳记者 黄硕 | 发布时间: 2025-08-08 08:56

  “今年涉企检查频次同比下降15.8%。”朝阳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指着新出炉的数据介绍道。这看似简单的百分比背后,凝结着企业负担的切实减轻——重复检查带来的非经营性时间成本持续降低,企业对行政执法的满意度实现了大幅跃升。

  这一升一降的答卷,源自朝阳市持续深化涉企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坚定步伐。通过创新监管、规范行为、强化服务,全市行政执法部门在“管得好”与“扰得少”之间找到了更优解,让法治成为护航企业发展的强劲“助推器”。

  只查一次:

  多部门协同的“凤凰山解法”

  在朝阳市的凤凰山景区,游人们感受着夏日清凉,秩序井然。当日,朝阳市文化和旅游局、公安局、林业和草原局等多家执法单位工作人员同时出现在景区入口,对日常经营、安全生产、防火抗旱等事项展开联合检查。景区负责人王伟深有感触道:“过去各部门轮番来,应接不暇,如今‘进一次门,查多件事’,省时省力,能腾出更多精力专注经营了。”

  “多头执法”“重复检查”曾是企业心头之痛。朝阳市司法局直面痛点,着力构建行政检查统筹机制,推出《涉企行政检查“十不准”通知》,为各部门检查内容、频次与标准划出清晰界限:全市涉企检查事项因此从101项精简至85项。

  作为执法任务最重的部门,朝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联合执法占比已跃升至60%。该局执法人员李强表示:“联合执法不仅压缩了入企次数,更提升了执法效率,形成‘一次检查,全面体检’的合力。”执法“体检”与企业专注经营得以兼顾,营商环境暖意融融。 

  问卷搭桥:

  企业“心声”变整改“指南”

  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不仅要做检查的“减法”,更需精准打通企业经营的堵点。朝阳市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朝阳市司法局成立了多个工作专班,对全市126个行政执法部门展开全覆盖督导,累计揪出129项可能侵害企业权益的执法问题,第一时间督促整改,为企业卸下包袱。

  “问卷就像一座桥,让我们的难处和建议能真正传到上面。”一位参与《涉企执法问题调查问卷》的企业负责人坦言。聚焦“乱罚款、异地执法、趋利性执法”等焦点问题,朝阳市司法局广开言路,回收有效问卷482份。经营中的难处、审批中的堵点、那些曾“想说却无处说”的建议,如今汇集成优化执法的精准“指南针”。

  四组联动:

  严密的“保护网”滤除执法干扰

  七月盛夏,专项行动进入攻坚期。朝阳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听取汇报,高规格推进会擂响战鼓。在朝阳市司法局7月23日的定期调度会上,工作专班再次“沙场点兵”,督导、录入、案件、信息四个专项组协同发力:督导组穿行于执法一线,在实地督导与个案督办中深挖线索;录入组高效归集12345热线、信访、行政复议诉讼等多渠道信息,精准甄别录入;案件组制定严格评查标准,深入重点案卷抽丝剥茧;信息组则负责全面汇总、及时通报、精准提炼。

  四组如精密齿轮咬合联动,在案卷评查与数据比对中深查症结。目前已评议卫生健康、综合执法等10部门案卷306件,审阅数据708项,梳理修正问题,并制发规范移送纪检监察机关问题线索标准提示单。

  如果说前期的制度设计是为执法行为划定了“钢铁栅栏”,那么此次责任的再压实、举措的再细化,则编织起一张更为严密的“保护网”——力求过滤掉每一个可能影响市场主体获得感的“杂质”。

  从“综合查一次”的联合监管,到问卷直通的问题整改,再到“四组联动”的精密筛滤,朝阳市规范涉企行政执法的每一步探索,都在努力踏准企业发展的“鼓点”。

  未来,这张“保护网”般的严密机制将持续过滤执法干扰,以法治的确定性为发展护航。当“管得好”与“扰得少”的平衡点日益坚实,企业方能卸下重负,将安心经营与专注创新刻写在朝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答卷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