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月15日召开的“扫黑恶、护民生、保平安”沈阳市常态化扫黑除恶工作成效新闻发布会上,沈阳公安机关、检察机关、法院通报了六起典型案例。
沈阳公安机关通报典型案例
一、王某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案
自2004年起,以王某为首的犯罪组织通过房地产开发起家。为进一步攫取经济利益,王某开始向房地产开发商及其他不特定对象外放高利贷,纠集多名具有违法犯罪前科的社会闲散人员,以暴力手段和“软暴力”并用进行催收,有组织地实施寻衅滋事、敲诈勒索、非法拘禁等一系列违法犯罪活动。多名被害人不同程度受到人身伤害,更有被害人慑于该组织的淫威,惧怕报复不敢报案。该组织还大肆围猎公职人员充当“保护伞”。该组织为非作恶,欺压残害群众,称霸一方,严重破坏社会经济、生活秩序,妨害司法公正,造成极为恶劣的社会影响。
2020年9月,公安机关经深度经营、秘密侦查,采取异地用警方式展开集中收网,抓获犯罪嫌疑人20人,破获刑事案件15起,移交公职人员违法违纪线索52条。2022年8月,铁西区人民法院以王某等人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寻衅滋事罪等多项罪名,依法分别判处王某及其他组织成员二十年至一年九个月不等有期徒刑。王某黑社会性质组织被打掉后,在当地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受害人得以安心生活和经营,不再为高利贷所困;同时,对其他涉嫌非法高利放贷、暴力或“软暴力”催收的违法犯罪人员,也产生了极大的震慑作用。
二、冷某某恶势力组织案
2023年1月,被害人赵某在家中通过某网络软件找人聊天,被对方以裸聊照片相威胁,敲诈勒索6.8万元。沈阳市公安局第一时间启动协同办案机制,多警种、多部门协作联动,以涉案银行卡、QQ号为切入点,从资金流、信息流开展双向分析研判。经工作查明,以冷某某为首的裸聊敲诈犯罪团伙,以网络暧昧引诱被害人下载App,进行视频裸聊。通过木马程序,窃取被害人手机通讯录及短信信息,截取、录制被害人裸体视频,进而威胁、恐吓被害人向指定银行卡转账,先后帮助国外犯罪集团转移资金300余万元,非法获利30余万元。
2023年6月,公安机关经缜密侦查、集中收网,成功打掉了这一涉网恶势力犯罪组织,抓获犯罪嫌疑人7人,破获刑事案件8起。2025年6月,以冷某某为首的恶势力组织成员被铁西区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
沈阳检察机关通报典型案例
一、谭某、宋某某等十三人黑社会性质组织案
2002年以来,被告人谭某、宋某某先后成立某实业公司、某科技公司,以陆续招募员工的方式发展组织成员,于2006年3月通过实施寻衅滋事犯罪活动确立强势社会地位,形成了以谭某为首,骨干成员固定、层级清晰、分工明确的黑社会性质组织。该组织以公司为依托,通过虚假诉讼、妨害清算等手段转移、隐匿资产8000余万元,通过诈骗手段非法获取房产25套,侵害他人的财产权益;通过提起民事虚假诉讼方式迫使当地某高校重复支付住宿费用,并对高校师生及周边商户实施滋扰、恐吓等“软暴力”行为,对高校发展造成重大影响。为维护组织利益,在实施上述违法犯罪活动的同时,该组织通过围猎国家公职人员,帮助其组织成员逃避法律制裁、重罪轻判,以虚假诉讼、虚假破产等手段逃废相关债务,非法操控当地破产清算行业,攫取巨额不法利益。
该犯罪组织在2006年至2022年期间,以暴力、“软暴力”、经济手段连续实施了寻衅滋事、故意伤害、诈骗、虚假诉讼、妨害清算、洗钱等一系列有组织的违法犯罪活动,严重破坏当地社会生活秩序、政治生态环境和司法公信力,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
检察机关实质性提前介入,积极引导侦查取证,严把捕诉关口,准确把握案件定性,最终对该组织13名被告人依法提起公诉。经过两级法院审理,对谭某、宋某某等13名被告人,以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寻衅滋事罪,妨害清算罪,诈骗罪,虚假诉讼罪,妨害作证罪,行贿罪等分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至二十五年,并处相应罚金或者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对该组织背后“保护伞”刘某等11人提起公诉。经法院审理,对刘某等11名被告人,以徇私枉法罪、滥用职权罪、受贿罪、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执行判决裁定滥用职权罪等罪名分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至八年。该黑社会性质组织被依法打击处理,有力维护了当地经济秩序,净化了政治生态,维护了高校合法权益,优化了法治化营商环境,同时通过“刑事检察+检察侦查”一体化办案,深挖黑恶势力背后的“保护伞”,严肃查处公职人员涉黑恶腐败问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得到有力提升。
二、时某某、李某等九人恶势力犯罪团伙案
2016至2017年间,时某某在某市经营小额高利贷业务,为非法获取高额经济利益,时某某通过雇佣方式纠集李某、刘某等人开展放贷业务,并指使孙某某等人有组织地实施暴力、恐吓、上门滋扰等行为,向被害人及其近亲属等非法索取债务,逐步形成了以时某某为恶势力纠集者、孙某某等8人为成员的恶势力团伙。该团伙为了牟取不法利益,对朱某某等人多次实施了非法拘禁、故意伤害及寻衅滋事等犯罪活动,严重损害公民人身权利,为非作恶,欺压百姓,造成较为恶劣的社会影响。
检察机关依法提前介入,注重引导取证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经依法审查,对该恶势力团伙9名被告人提起公诉。经法院审理,对时某某等9名被告人以寻衅滋事罪、非法拘禁罪、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三个月至九年,并处罚金3万元至5万元。同时,检察机关针对办理案件中发现的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治理防范体系不够完善的问题,分别制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有效推动源头整治。
沈阳法院通报典型案例
一、于某某等二十二人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案
20世纪80年代起,于某某靠实施赌博活动、开设赌博游戏厅、组织百家乐赌局等,积累了一定财富,逐步形成以其为组织者、领导者,人数众多的黑社会性质组织。该组织以暴力、威胁等手段,大肆进行非法持有枪支、故意伤害、非法拘禁、故意毁坏财物、非法经营等违法犯罪活动。
随着国家对传统赌博犯罪打击力度的不断增大,该犯罪组织将目光瞄准跨境赌博、网络赌博,在澳门开设赌场,组织、利诱沈阳及周边地区的部分企业经营者赴澳门赌博,并提供资金担保,通过澳门赌博、内地结算的方式非法敛财。该组织还为内地参赌人员提供网络账户、筹码等进行跨境网络赌博,造成巨额资金外流,已查实的参赌人员30余人,赌资及违法所得累计达38亿余元。与此同时,该组织为索要赌客在赌博活动产生的非法债务,安排专人通过暴力和“软暴力”手段进行追讨,并衍生出大量的虚假诉讼等犯罪活动。2023年6月,大东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处于某某等22人二十五年至一年不等有期徒刑,没收于某某个人全部财产,并处罚金总额2879万元。2023年9月,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维持原判。
至此,在省、市挂号的盘踞沈阳地区多年的涉黑恶跨境赌博犯罪组织被彻底铲除。人民法院切实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严惩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维护了社会稳定,彰显了司法权威。
二、范某某等五人恶势力犯罪集团案
范某某于2010年1月成立投资担保有限公司,先后招募出资人,招收业务人员进行非法放贷,逐步形成以诈骗、寻衅滋事为主要手段进行非法放贷的犯罪集团。该犯罪集团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增借贷金额,恶意制造、肆意认定违约,借助诉讼、仲裁、公证或者采用威胁、胁迫以及其他手段非法占有被害人财物。在被害人无法偿还债务的情况下,通过有组织地实施恐吓、上门滋扰等行为向被害人及其近亲属等非法索取债务、强制腾房,严重影响被害人的正常生活,造成被害人患抑郁症、被害人母亲自杀等严重后果。
2022年12月,沈河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处范某某等5人十二年至四年不等有期徒刑,责令违法所得涉案房屋返还被害人。2023年3月,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维持原判。
该犯罪集团实施的犯罪行为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刀光剑影”,而是主要通过精神层面对被害人加以恐吓、威胁,“软暴力”特征显著。该案的审结有力打击了非法放贷黑恶势力,在维护金融秩序稳定的同时,保护了公众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