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回望,辽宁生态环境系统涉企行政检查及执法工作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半年答卷”——全省坚持“五个必须”,在环境质量改善上精准落子,在营商环境优化上创新破题,既见“铁腕治污”的力度,更显“春风护企”的温度。
从“治污”到“治城”,从“管理”到“服务”,辽宁正以生态优先的站位、绿色发展的实践,在守护蓝天碧水间书写“监管有效、企业有感”的生动篇章。
这成绩,是“刀刃向内”自我革新结下的硕果,更是下半年“靶向发力”的战略定力。
站在年中节点,也站在《生态环境专刊》推出一周年之际,我们推出全省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及执法工作半年综述与展望特别报道,记录上半年全省生态环境系统守护绿水青山的担当和助企纾困的温度,也为“下一步”写下鲜活注脚。
大连星海湾跨海大桥 大连市 王华 摄
五个必须
必须坚持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杜绝形式主义
必须压实监管责任,确保责任落实到人
必须防止以罚代管,坚决杜绝一罚了之
必须规范执法、文明执法、廉洁执法,防风险,守底线
必须公开曝光一批典型案例,打击一个,震慑一片
藏在绿色里的“环保卫士” 沈阳市 朱汉洋 摄
上半年
法治筑基显成效 监督赋能促规范
近日,省生态环境厅组织召开2025年规范涉企行政检查专题推进会暨半年执法工作会。全省生态环境系统坚持“五个必须”,以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为抓手,统筹推进严格执法与服务型执法,在守护绿水青山的同时,为市场主体营造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交出了一份“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亮眼答卷。
2025年
规范涉企检查方面
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创新举措落地见效:7月15日,新移动执法监管平台投用,省生态环境厅成为首个实现“扫码入企”的省直部门,截至会议召开,全省扫码入企检查627家次,企业评价满意率100%,努力打造“无事不扰、无处不在”的服务型执法模式。截至2025年8月,全省生态环境系统累计出动执法人员66395人次,累计帮扶检查企业31529家次,解决一般环境问题6836个,查处环境违法行为1324个,免于行政处罚142件,综合免罚金额1791万元,发布典型案例238个。
2025年
营商环境监督层面
全省构建起强有力的社会监督体系。今年共选聘第四届营商环境社会监督员563人,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其中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人员328人,占比58%,监督专业性与公信力持续提升。上半年,监督员深度参与生态环境执法各环节:累计参与现场执法247人次、信访处理103人次,为执法公平性把关;参与陈述申辩或听证6次,保障企业合法权益;参与不予行政处罚16人次,涉及案件30件,帮助企业免于处罚45.847万元;参审重大案件117人次,涉及案件80件,累计免于处罚1264.2万元,既守住执法底线,又为企业减负。同时,监督员收集监督建议18个,办结率100%,开展宣传报道57次,推动执法透明化、社会化。
2025年
改善方面环境质量
2025年1—6月,全省PM2.5浓度同比改善4%,辽阳、大连和鞍山三市改善幅度居前列;全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同比改善3.6个百分点,丹东、沈阳等地空气质量显著优化。这一成绩的背后,是全省生态环境系统对涉气、涉水、固废等重点领域的精准监管:涉气领域以氮氧化物和VOCs(挥发性有机物)协同减排为核心,依托“线上+线下”联动模式排查问题;涉水领域聚焦入海河流总氮治理与规模畜禽养殖监管,严防“表面整改”;固废领域紧盯废矿物油、危险废物等重点品类,切断非法转移处置链条。
白鹭与牛 鞍山市 李旭东 摄
苇荡鹤影 盘锦市 谷瑞 摄
海洋精灵 大连市 张奉祥 摄
下半年
靶向发力 护航绿色发展
从“刀刃向内”的规范执法到“助企纾困”的服务创新,辽宁省正以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以高效能治理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指示精神。在这片沃土上,生态优先与绿色发展同频共振,一幅天更蓝、水更清、企业更有活力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聚焦机动车排放监管,筑牢移动污染防线
全面贯彻生态环境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机动车环境监管的意见》,指导帮扶违法违规检验机构整改到位,持续提升检验质量和管理水平。严格落实《关于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伪造排放检验结果或出具虚假排放检验报告情节严重判定标准的意见》,升级监管平台,坚决杜绝检验机构“带病”违规开展检测业务。深化重型车合规达标治理,围绕用车大户、物流园区等NOx(氮氧化物)高值区,强化监督管理,对问题车辆开展延伸溯源,倒查相关检验机构。
聚焦秸秆焚烧管控,守住蓝天保卫底线
提前部署预防工作,强化底线思维,坚决防止大面积焚烧、中度及以上污染天气期间焚烧秸秆行为。严禁“一刀切”“层层加码”等形式主义,通过早提醒、早介入平衡生态保护与农业生产,守护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提升成果。
聚焦“三口”达标监管,保障碧水生态安全
以入海河流总氮治理为重点,紧盯“三口”监管。持续开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严防“表面整改”和“短期见效”。以《辽宁省海水养殖尾水排放标准》的施行为契机,推进海水养殖尾水排放监管,重点监管工厂化养殖尾水,对超标排放等违法行为依法依规予以查处。
聚焦小园区环境监管,破解分散污染难题
要坚决压实小园区内企业在污染防治、达标排放、自行监测、信息公开等方面的主体责任,督促指导提升环境管理水平。强化日常监管和执法震慑,进一步明确园区管理机构对集中式环保设施的建设和监管责任,确保其稳定达标排放。充分运用科技手段,开展“入园不入企”的非接触式监管执法,持续提升监管执法的精准度和有效性。
聚焦入企检查规范,护航企业健康发展
在巩固上半年成效基础上,以“减负不减压,松绑不松效”为原则,将严格执法与营商环境优化深度融合,通过“五个严禁、八个不得”强化执法刚性,以“扫码入企”“经济影响评估”等创新举措减轻企业负担,真正实现“监管有效、企业有感”。
柴河水库 铁岭市 顾晓林 摄
白鹭齐飞 李旭东 摄
群鸟迁徙 李旭东 摄
绿色家园 营口市 张佩义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