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大连南关岭监狱与大连市沙河口区司法局正式签署《五项工作协调合作机制共建协议书》,就深化监狱与地方司法行政机关协同合作达成共识,标志着监地合作迈入机制化、常态化、实效化的新阶段。大连南关岭监狱党委书记、监狱长黄忠庆,沙河口区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李久新,副局长刘玉福等出席会议。
双方以共建协议为依托,围绕教育改造、社区矫正、安置帮教、纠纷化解、法治宣传五项重点工作展开深度协作,通过推动信息互通、资源互享、工作互动,实现监狱教育改造与社会帮教的有效贯通,让监地协作从“分散对接”转向“系统联动”。
在罪犯教育改造方面,监狱将出监教育培训纳入每月常态化工作。课程设置紧密结合社会实际与临释罪犯需求,同时借助视频材料等开展多维度辅导,既有效强化罪犯出监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更为临释罪犯平稳融入社会夯实基础。
在社区矫正这一监地协作的重要领域,双方同样形成了高效联动模式。监狱选派刑罚执行科科长王洪利,为沙河口区社区矫正对象开展专题法治教育,通过解读法律条文、分享监狱改造实例,打造生动的警示教育课堂,助力社区矫正对象知法、懂法、守法,从源头上降低再犯罪风险。
为进一步打通临释罪犯回归社会的“最后一公里”,双方在临释衔接工作中精准发力、持续细化协作举措。沙河口区司法局不仅选派社区矫正科科长张健到监狱为临释罪犯详细讲解刑释衔接流程与安置帮扶政策,还组织辖区内司法所所长深入监区召开临释罪犯见面会。通过提前介入、主动对接的方式推动帮教工作前置,既让临释罪犯清晰掌握回归社会的具体路径,更让他们真切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关怀与温暖。
针对罪犯改造中可能存在的潜在矛盾隐患,双方在纠纷化解工作中形成互补合力。监狱通过个别谈话、出监问卷等方式,全面掌握罪犯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分类教育与心理干预,从源头减少潜在问题隐患。双方还计划合作引入社会力量,帮助罪犯有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为罪犯顺利改造与回归提供坚实保障。
此外,双方在法治宣传与法律援助领域的合作,也为罪犯回归社会筑牢法治根基。监狱结合罪犯个体情况,实施分类法治教育,确保法治宣传内容贴合罪犯认知水平与实际需求。同时,双方将推进“法律援助工作站”建设,既帮助罪犯解决实际法律问题,又能通过专业普法强化其法治认知,为罪犯回归社会筑牢法治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