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非婚生,又非亲生,桓仁满族自治县普乐堡镇一名6岁女孩小芳(化名)直到快要上学,也没有将户口落到“父亲”李某名下,成了“黑户”。针对这一特殊疑难落户问题,桓仁满族自治县公安局的民警颇费周折,终于让孩子有了户口,安心上学。
民警帮忙准备落户手续
六岁女孩成“黑户”
故事还要从小芳的母亲赵某说起。
2010年,李某(系桓仁县普乐堡镇村民)在南方某城市打工时,与小芳的母亲赵某(户籍系河南省某地)通过网上聊天相识,两人未婚同居,发现赵某怀孕,二人返回桓仁满族自治县普乐堡镇,但是,他们没有到民政部门登记结婚,而是仅摆了酒席,办了农村意义上的“婚礼”,以夫妻名义开始生活。2011年6月25日,小芳出生。但小芳的母亲赵某以不适应当地生活习惯为由,于2013年不辞而别,之后杳无音信。由于两人非婚生女,加之赵某不知去向,小芳一直没有户口。
2017年7月,小芳到了上学的年龄,李某来到普乐堡派出所为其落户。由于孩子系未婚生育,按照政策要求,小芳户籍关系要落到“父亲”的户口上,小芳与“父亲”李某需做亲子鉴定。
亲子鉴定起“风波”
2017年9月23日,“父女”二人到鉴定机构,本以为取完鉴定结果后,就可以为女儿小芳申请落户,没想到鉴定结论出人意料:小芳并非李某亲生。疼爱了6年的女儿不是自己亲生,李某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这一事实。
李某得知小芳并非亲生女儿的事实后,对小芳开始疏远和冷淡,且又无法联系上孩子的亲生母亲赵某,遂与家人提出与赵某既没有法律上的结婚手续,又与小芳没有血缘关系,坚决不同意将养育6年之久的小芳的户口落到自己的户口之上。李某提出,从此以后与“妻子”赵某和“女儿”小芳井水不犯河水。次日,李某便带着行李到温州打工了。
李某的“消失”令一家人一筹莫展。
民警帮忙来“寻亲”
细心的桓仁满族自治县公安局普乐堡派出所所长丛志江得知这一情况后,详细了解了小芳不能落户的前因后果,与桓仁县公安局治安大队取得联系。之后,治安部门又向本溪市公安局户政部门汇报协商研究孩子的落户事宜,本溪市公安局社区警务部门专门研究,提出两个解决方案。
首先,积极寻找孩子的母亲,可将户口落到孩子母亲的户籍上。若找不到孩子的亲生母亲赵某,依照法定程序,可采取另外一种办法,试着做小芳“爷爷奶奶”的思想工作,通过事实收养的方式,将户口落到小芳的养父李某户口上。
丛志江为了找到小芳的母亲赵某,做了大量的工作,往返多个部门。
调查中,民警得知,由于李某与赵某多年没有联系,又不知道赵某家的具体地址和名字的准确发音,找到赵某如大海捞针。
丛志江带领民警先后7次到李某家中,询问李某母亲,了解情况,查找相关线索,均没有得到任何有价值的信息。
但是,丛志江仍旧没有放弃,从李某父母讲述中得知赵某大致生活在河南省郑州市农村,且能从照片中辨认出赵某长相。利用仅有的信息,所长丛志江、指导员刘志伟、户籍内勤刘嗣圣从该地区符合条件的约600人中,逐一筛选并让李某母亲对照片进行辨认,遗憾的是仍未查到该人。但是,执着的丛志江还是没有放弃。
将户口簿送至小芳手中
几番周折终“落户”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7年12月4日,民警经过扩大范围查找,终于在河南省郑州市下属的某县发现了疑似小芳母亲的信息,经过李某母亲反复辨认,最终确定,这就是“抛弃”小芳多年的亲生母亲。
民警几经坎坷地联系上了赵某,得知赵某已经再婚,重新组建了家庭,且是登记结婚。赵某明确表示不愿将亲生女儿小芳的户口落在自己户籍上。
经过民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喻之以法,最终赵某同意落户。指导员刘志伟带领民警不顾风雪严寒,历时两天,调查取证10余人,再由经办民警协助多次往返采集信息、完善补齐相关材料,最终为孩子落户。
就这样,小女孩终于有了户口,能够顺利上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