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沉寂6年的农院重拾欢声笑语

来源:辽宁法治报 | 作者:鞠鑫 本报驻丹东记者 王大海 | 发布时间: 2025-05-28 09:12

  前不久,一大早,丹东边境管理支队黄土坎边境派出所民警夏远亮带着熟食、蔬菜、水果和“家和万事兴”的挂画来到了村民宋凤娥(化名)家,一边帮她和儿子、儿媳收拾家,一边帮忙张罗着中午的团圆饭,宋凤娥高兴地说:“谢谢你小夏,都6年了,我们一家才又在一起吃饭了,大娘今年都80岁了……”

  宋凤娥的话音刚落,儿媳王春花(化名)便接着说道:“妈,其实我们早就想回来了,可心里一直有顾虑,又放不下面子,所以就一直拖到今天,多亏了夏警官把事说开了。” 王春花的声音有些哽咽,脸上却挂着期待未来的笑容。

  起初,宋凤娥、王春花婆媳相处比较融洽,可因生活习惯不同,在处理一些家庭琐事时便渐渐产生分歧。老伴儿去世后婆婆精打细算,儿媳不愿让日子过得太紧。婆婆习惯早起做饭操持家务,信奉勤劳才能过好日子,儿媳则觉得,平时工作很累,周末休息休息很正常。再加上二人性格不同,一个心直口快,一个内向敏感,积存二人内心的不愉快也随之增多。终于在2019年的一天,二人因生活作息不同,相互影响对方睡眠休息,彼此大吵了起来,闹得街坊邻居人尽皆知。一气之下,王春花和丈夫从大屋搬出,住进了院子里的小房。从此,在一个院子里各过各的,形同陌路。

  转眼三年,2022年,宋凤娥的儿子出了车祸,头部受伤,落下较为严重的后遗症。因照顾儿子,宋凤娥与王春花又重新有了接触,可谁知好景不长,一次争吵中,婆婆拿拐棍砸了小两口家的窗玻璃。见此情景,两口子一气之下彻底离开了这个家,租房居住。这一走又是三年。

  2024年11月初,民警夏远亮带领志愿者给村民义务理发时听说了宋老太与儿媳妇有矛盾的情况,而后他便以登记居民信息、走访慰问等名义多次到宋凤娥与王春花家中做工作,希望她们能化解怨气。这时,二人虽然有重归于好的心,可谁都抹不开面子先开口,同时也都怕在一起再有矛盾。

  “大娘今年已经80岁了,一个人生活其实挺没意思的,万一哪一天人不在了,连个管我的人都没有。让儿子、儿媳妇自己过了这么多年,挺怕他们恨我的。” 宋凤娥向夏远亮吐露出自己的心声。

  王春花对夏远亮说:“我们其实想回去和妈一起住,但还想缓缓再说,如果现在搬回去,万一哪天再与妈发生不愉快,还不如现在这样。”

  为了打消他们之间的这个顾虑,夏远亮每半月都会前往二人家中,将双方生活近况与羞于表达的挂念告诉对方。一来二去,大家的心都渐渐柔软下来。今年4月中下旬,在民警的帮助下,王春花和丈夫同意回家住,并将一些生活日用品搬回了家里。不久前,两口子把被褥行李等剩余用品搬回了宽敞明亮的“老房子”,一家人重又团圆。

  “小夏呀,儿子儿媳回来,大娘的心里就有底儿了!”

  “夏警官,我们以后一定好好珍惜一家人在一起的生活。”

  “那我祝你们阖家欢乐、幸福永远!”

  “家和万事兴”的挂画挂在墙上,窗台上放着几盆鲜花,桌上摆好酒菜,这个沉寂了6年的农家院响起了一阵欢声笑语。 

二题图,民警和这一家人一起把“家和万事兴”挂画贴上墙

民警和这一家人一起把“家和万事兴”挂画挂上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