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一揽子服务送到“田间地头”和“村民炕头”——桓仁县华来镇文治沟村乡村治理有妙招

来源:辽宁法制报 | 作者:王昭予 驻本溪记者 李滢乐 | 发布时间: 2021-06-24 10:34

  “矛盾纠纷可能是多种多样的,但我们解决矛盾纠纷的态度却始终是不变的,那就是‘马上办、用心办’。”近日,桓仁满族自治县华来镇文治沟村党支部书记有金玉在采访中这样对记者说。

  秉承着这个宗旨,在村“两委”班子的努力下,矛盾纠纷总能被消灭在萌芽状态,全村已经形成了“有事好商量,有难大家帮”的和谐风貌。

有金玉(右)在帮村民化解矛盾纠纷

有金玉(右一)为民化解矛盾纠纷

  党员干部永远冲在前

  “化解矛盾需要手段与方法,但更多的是需要我们作出表率,让村民们有榜样可以学习,这才是一个村子的发展之道。”有金玉牢记党的教导,想尽办法推进文治沟的乡村治理。

  2020年秋,村里修自来水管道,施工路段横跨村民耕地,村民们都怕施工翻地影响后期耕种。眼看着这项工作因为大伙儿的担忧就要搁置,有金玉把大家召集到处于施工中段的自家侄子家,表示就从这里按照施工标准开挖。“我做好示范,让大伙儿看看这地怎么挖,这工怎么动。”

  正是有金玉“敢为人先”的精神,村里越来越多的党员干部向有金玉看齐,大事小情都冲在最前面:

  文治沟村是市级地质灾害易发区,每年都会发生许多次汛情。每到汛期,驻村“第一书记”吴昊总是冲在第一线。2019年,第六居民组组长于显国不顾个人安危救助了26名村民。村里修路需要占用村民家门口地,第五、六居民组组长也都主动要求从自家开始做示范。

  在全体党员干部的努力下,以党建为引领,有效解决了乡村治理难题,乡村风气持续向好。

  有问题第一时间解决

  4月12日凌晨,村民老王辗转反侧地睡不着。原来,村里西岔沟有一条路邻着老王家的地,但道路因年久失修损坏严重,来往的村民就都踩着老王家的地走,把土踩得种地都费劲。

  这一宿,老王心里不得劲,于是啥都不顾,半夜就在村网格微信群里抱怨起来。

  第二天一早,有金玉看见老王的话,马上在群里作出回复:“动员通知:凡是西岔沟有地的村民,每户来一个人,明天早上7点集合去修路,希望大伙儿互相转告一下。”

  第二天6时,有金玉就扛起铁锹来到了集合点,开始谋划修道工作如何开展,他说,“不怕百姓有事,给他们办就完了。”

  还没到7点,西岔沟有地的农户都聚在了桥头,在有金玉的带领下,大家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

  有金玉说:“村民有啥问题坐在炕头、在田间地头就能马上反映到村干部这里,村领导班子收到后马上研究解决!”

  打造乡村振兴引擎

  欣欣向荣的氛围离不开经济发展,“把全村经济发展壮大”是有金玉一直思考的问题。

  2016年秋,上海市一家药材公司选择文治沟村作为人参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有金玉看到了经济发展的好机遇,马上与村里110户村民谈土地承包项目。

  起初大家都不同意,认为地就是要自己种,凭啥要给别人种,但是有金玉始终坚持村民利益最大化原则,带领着村“两委”班子通过分批分级、层层深入的谈判,最终实现了670多亩土地流转,令110户村民真正实现“旱涝保收”。

  “这日子啊,过得比蜜甜!”村民孟令龙是人参种植基地的拖拉机司机,工资再加上自家地的承包费,家里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村里发展越来越好了,村民越来越富了,大家都想着怎么好好过日子,矛盾自然而然就少了。”有金玉目光眺望着远方,脸上洋溢着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