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政法委自2014年开始一直帮扶凌源市刘杖子村,新一期工作队自2024年3月接过驻村帮扶的“接力棒”以来,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产业为根基、以治理为保障、以民生为目标,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持续用心用情用力描绘着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驻村工作队查看帮扶建设光伏项目情况
强基固本
党建引领焕发新活力
“以前村里组织活动大家也积极参与,现在有了工作队,党员们的劲头更足了,‘三会一课’不仅到得齐,不少人还主动提前来准备!”村党总支书记翻看着规范详实的会议记录,脸上洋溢着笑容。工作队深知,建强村党组织是乡村振兴的基石。进驻伊始,便将进一步提升党组织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作为首要任务。
创新开设“第一书记讲党课”“云端微课堂”,将党的创新理论用乡亲们听得懂、记得住的语言,送到田间地头、农家炕头。
为村“两委”成员量身定制廉政风险提示清单,使纪律要求细化到日常,将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纵深推进到基层。
去年,成功发展2名新党员,党的队伍在乡村振兴一线不断壮大、愈发坚强。
产业赋能
富民强村注入新动能
“这光伏板晒着太阳就能生‘金’,真是赶上了好政策!”脱贫户乔大叔高兴地算着收益账,“电站每年能给村里带来20万元收入,村里说了,优先用来帮助我们这些有需要的家庭!”
为了让这个惠民项目早日落地见效,工作队主动联系对接相关部门,打通政策与资金“最后一公里”;与供电公司反复沟通,敲定最优并网方案;走家串户,耐心细致做群众工作。今年5月底,400kW光伏电站二期工程顺利建成并网,预计年发电量可达45万千瓦时,所有收益将精准用于帮扶困难群众和发展公益事业。
“三治融合”
乡村治理构建新格局
“多亏了工作队及时调解,不然我们几十户可能真要去上访了。”回想起去年的葡萄园土地流转纠纷,村民老李仍感慨万分。当时,部分村民因对地租支付方式有异议,与承包方及相关部门产生分歧,情绪激动。工作队闻讯立即介入,联合镇司法所工作人员现场办公,既讲透法律政策,也讲通情理乡谊,最终有效化解了矛盾,为后续顺利续签合同打下了互信基础。
这是工作队扎实推进“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具体实践。他们协助村“两委”完善“四议一审两公开”制度,确保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都经过规范程序,由村民代表会议集体决策。
如今的刘杖子村,治理效能显著提升,有效实现了“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
情系民生
实事惠民回应新期盼
“大女儿考上大学那年,是工作队雪中送炭送来了助学金,孩子今年毕业考上了事业编。”村民刘大姐说起这些,脸上洋溢着感动和幸福。去年以来,工作队积极争取专项资金,资助80多名家庭困难农村学子圆梦大学。
为持续跟踪帮扶成效、精准掌握实际需求,工作队坚持每月走访全村44户建档立卡脱贫户和低保家庭。看到村内主干道夜晚一片漆黑,存在安全隐患也影响村民活动,工作队多方协调争取资金,新增并维修了130多盏太阳能路灯。如今,每当夜幕降临,明亮的灯光不仅照亮了道路,更点亮了村民的文娱生活,文体广场上跳舞健身的、拉家常的、带娃玩耍的,欢声笑语,热闹非凡。
破除农机下田障碍,提升生产便利度。经过工作队积极争取,一条总投资40万元的田间作业路项目已获批复。道路修通后,各类农业机械将能直接开到田间地头,“以后再也不用肩挑背扛了!”村民们对这一惠民工程充满期待。
后记
从建强组织堡垒到发展特色产业,从深化乡村治理到办好民生实事,省委政法委驻村工作队用踏实的脚步丈量着刘杖子村的每一寸土地,用务实的行动诠释着为民服务的初心。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在工作队与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徐徐展开,愈发绚烂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