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国家税务总局抚顺市望花区税务局以法治化筑基、数字化赋能、精细化服务为抓手,全力助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日前,本报记者就此专访了国家税务总局抚顺市望花区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杨勇。
国家税务总局抚顺市望花区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 杨勇
辽宁法治报:抚顺市望花区税务局在构建公平法治的税收营商环境,更好服务产业转型升级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杨勇: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三方面措施:一是树立“政策找人”理念,通过征纳互动平台、实地走访、即时通信工具群组等多种方式,对工业企业绿色化、智能化转型需求提供“一企一策”税费辅导,确保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增值税留抵退税等支持研发创新的政策红利落地见效,切实落实环保税、资源税等政策,支持企业节能减排,引导企业低碳转型,助力传统企业转型升级。二是强化信用管理赋能,完善纳税信用评价体系。通过对A级信用纳税人开辟“绿色通道”、提供“信用绿卡”等激励措施,助力企业轻装上阵。三是落实“程序合法”与权利保障机制,严格按照税收征管法执行法定程序,确保执法行为的合法性、公正性和透明度。同时推行非强制性执法方式,落实“首违不罚”等制度,成立税费争议调解中心,在营造良好税收营商环境的同时维护了税法的刚性。
辽宁法治报:作为全省税务系统首家新时代传承和弘扬雷锋精神示范基地,抚顺市望花区税务局在引领队伍提升税务执法效能方面有什么亮点?
杨勇:抚顺市望花区税务局秉承“以雷锋精神育人引路,让雷锋精神光耀税徽”的带队治税理念,积极探索基层税收共治共享协同治理模式,将法治信仰具象化为服务实践,坚持以服务纳税人缴费人为中心、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以提升社会满意度为目标,将“服务温度”“执法精度”“响应速度”纳入考核目标,锻造“工匠型”执法队伍。一方面强化跨部门协同治理机制,突破传统的“单打独斗”模式,与财政、发改、住建、市场监管、银行等部门建立常态化协作机制,在企业开办、经营、注销、信用评价等环节实现信息互通、业务联办。在房地产企业清算过程中,通过与住建部门共享施工许可证、竣工验收等数据,对企业的风险点进行排查。另一方面将社会力量纳入共治体系,联合涉税专业服务机构建立“税收共治服务站”,挑选20余名注册会计师、税务师与税务干部组成团队,针对中小微企业开展“一对一”政策辅导、风险预防,企业自主申报准确率显著提升。
辽宁法治报:抚顺市望花区税务局在落实“强基工程”工作部署中,对于解决制约基层税务执法的基础性、源头性问题是如何谋划的?
杨勇:我们在落实“强基工程”时,始终聚焦基层执法的痛点和难点进行谋划。
一是夯实数据基础。针对内外部数据共享不足、标准不统一的问题,我局搭建多方数据共享渠道,与发改、住建、财政等部门实现不动产交易、工程项目立项等十大类外部信息实时交互,形成“数联、人合、事通”的协同治理模式。二是强化风险防控。依托风险管理应用平台与发票管理系统等多种数据平台,整合系统内部申报、发票信息等多源数据,精准定位税收风险点,以数据驱动我局风险管理分析成果深度融合税收管理全流程,从风险识别、任务发放到应对反馈形成闭环管理。三是不断优化征管流程,推行“领导干部走流程”机制,全流程体验退税审批、政策执行等环节,对现有征管流程进行全面梳理,建立征管流程动态评估机制,根据税收政策变化和征管实际需求,及时调整和优化流程,防范执法漏洞。四是严格压实管理责任,准确把握各项税费征管环节,聚力抓牢全链条全领域征管事项管理,优化岗责体系,压实岗位责任,明确基础管理机构与业务指导机构职责分工,常态化开展重点岗位人员交流,提升征管人力资源配置效率,上下合力提升税费征管效能,从“单兵作战”向“协同共治”转变,实现税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的全面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