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家税务总局沈阳市沈北新区税务局从行政执法、数字化转型、税收管理等多方面发力,构建法治税务全景图。日前,本报记者对国家税务总局沈阳市沈北新区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孙岚岚进行了专访。
国家税务总局沈阳市沈北新区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孙岚岚
辽宁法治报:请详细介绍一下,沈北新区税务局是怎样构建法治税务全景图的。
孙岚岚:我们以“法治筑基、头雁领航、服务赋能”为主线,构建起“三位一体”法治税务新生态。
一是织密行政执法规范网。我局严格执行执法公示、全过程记录、法制审核三项制度,2024年,通过执法信息平台动态公示执法主体、程序等信息322条,对19件税收强制执行案件实施法制审核,对执法行为进行全程记录,确保每项执法“在阳光下运行”。二是构建头雁领航新格局。我局构建“清单明责+闭环督责”机制,坚持“关键少数”示范引领。制定《学法清单》《法规清单》,重组依法行政领导小组,并建立重大事项“部署—过问—协调—督办”全链条机制,确保税收法治建设系统推进。三是打造法治服务金名片。成立“税小花”巾帼志愿服务队开展法治宣传及辅导3555户次,公职律师调解中心化解涉税争议4起。强化法治队伍专业化建设,依托已入选辽宁省税务系统税务人才实践基地的“青春课堂”培育法律骨干。
辽宁法治报:在推进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如何确保税收数据应用与法治合规相得益彰?
孙岚岚:我们始终秉持“数据管税不越界、技术增效不侵权”的治理理念,重点构建两大依法治税保障机制。
一方面是建立数据共享联协清单。通过与市场监管、自然资源等部门建立数据共享清单制度,明确数据调用权限及使用边界,实现跨部门协作全程留痕、依法溯源。另一方面是严守隐私保护法治底线。严格遵循法律法规,建立标准化数据脱敏处理流程,在2024年公示的752户次欠税企业公告中,全面落实法人身份信息隐匿技术,实现数据安全“零事故”,既释放了数据要素的治理效能,又守护了经营主体的合法权益,实现了税收治理现代化与法治化的有机统一。
辽宁法治报:沈北新区税务局是如何运用法治手段加强税收管理的?
孙岚岚:当前,国家税务总局提出了要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条件下的税费征管“强基工程”的工作部署,一体推进依法治税。为贯彻落实好这一重要部署,在依法治税框架下,沈北新区税务局创新构建了“风险预警—证据锁定—法理矫正”治理闭环,有助于夯实征管质效。以某制造业企业为例,其企业所得税季度申报预缴率为0.32%,比率明显偏低,存在企业所得税年度汇算清缴时异常冲减成本风险。我们创新数据穿透监测与执法联动机制,以“三步法”破解企业所得税预缴管理难题。我们以法定数据锚定风险、以程序规范固定证据、以法理共情化解争议,通过这样的治理闭环管理,共追补回税款238万元,切实推动了税法权威与企业发展同频共振。
辽宁法治报:在推进依法治税过程中,是如何破解实践难题的?
孙岚岚:我局一直以来注重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依法依规开展工作,这一点在破解“清算周期长、税款追缴难”困局上表现明显。比如,近期经大数据风险扫描发现,沈阳某破产重整企业存在城镇土地使用税未及时足额缴纳的涉税风险。鉴于该企业正处于破产重整关键阶段,如不立即采取征管措施,可能因破产清算程序周期较长导致税款难以足额入库。
面对“企业产权归属不清、纳税责任人不明确”的复杂局面,我们打出法治“组合拳”:一是穿透迷雾,联动法院调取破产清算卷宗,确认该地块属城镇四级土地;二是政策突围,紧急提请市局政策专班研判,开创“原税源核销虚欠、新税源追溯补缴”操作路径;三是协同治理,在督导企业加速完成税款清缴及风险整改的同时,同步函告现产权单位并开展专项辅导,最终实现税款及滞纳金入库97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