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大东门派出所探索新型警务模式
●抚近门,清宫九门之一,沈阳人又称其为大东门。取名抚近,有安抚近邻之意。现如今,这里亭台楼阁林立,繁华依旧,大东门派出所就坐落于此,守护着这片繁华,“抚慰”着这里的“近邻”百姓。
●多年来,大东门派出所民警忠诚履职,载誉满身,用汗水铸就了响当当的“大东门品牌”,成为沈阳公安的一面旗帜。
●互联网时代,大东派出所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应运而生,警务创新理念赋予新媒体新的内涵。从便民、助企,再到首创“V”报警,大东门派出所这个警界老典型正焕发着新光彩,走出了一条社会治理创新之路。

微警工作室
危险时刻,你头脑中闪现的电话号码是什么?
没错,就是“110”。
在大众生活中,公安机关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面对时代传播渠道的变革,警务新媒体的需求程度也日渐凸显。你可以通过微信咨询户籍服务,也可以通过手机微视频将警情第一时间报告给警务部门,还可以通过“V”报警用无声的方式第一时间向警方求助。
今年元宵节前一天,沈阳市公安局大东分局大东门派出所所长关睿带队走进大东区东逸社区,与社区联合开展了“幸福东逸一家亲团团圆圆闹元宵”大东公安分局“走基层、联万家”爱民主题实践活动,同时也开启了“迎春风,送温暖,V警到您家”活动,在警民同乐、共庆元宵佳节的同时,大力在东逸社区推广大东门派出所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以这种方式吸引越来越多的辖区群众关注派出所官微。与此同时,派出所民警和社区工作人员走遍了社区内的所有楼栋和企业,将印有派出所官微二维码的宣传单细心地张贴在明显的位置。截至目前,这项活动仍在开展过程中,派出所官微的“粉丝”正呈几何数字增长。

派出所的微信公众平台

大东门微警在工作
【派出所初印象】
创新元素扮靓窗口
位于沈阳市大东区大东路1号的大东门派出所,从外观上看与其他公安派出所并无两样。可是当你走进派出所一楼的服务大厅,就会充分感受到这里的与众不同。
开放式的服务大厅宽敞明亮,来此办事的群众可以直接与业务窗口民警零距离交流。业务窗口一侧的报警平台随时受理警情。便民服务台、便民服务柜陈列其中,文具纸笔、生活日用、常用药品等一应俱全。便民信息查询机可随时供群众使用,轻触屏幕,就可以了解公安派出所办事指南、工作制度汇编、内务纪律规定等内容。在一侧的墙壁上,悬挂着派出所量身打造的“大东门派出所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服务图”和“沈阳市公安局大东分局各窗口及相关单位常用电话明细表”,辖区的企业都在什么位置,附近派出所的准确联系电话是多少,均一目了然,极大地方便了前来办事的群众。
“当个好警察,做个好所长”“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为警”“以青春铸就无悔,以忠诚诠释警魂”……在服务大厅的一侧,红色背景的党员公开承诺墙格外醒目,派出所的所有党员都在此做出了庄严的承诺。在另一侧的墙壁上,则悬挂着“警务监督岗”电子屏幕,派出所里每名民警的姓名、职务、警号等信息全部体现在上面,同时附有监督电话等信息。如果办事群众对民警的服务不满意,可以直接拨通监督电话进行投诉。
如果说大东门派出所服务大厅里的相关设施在其他公安派出所也同样能找到的话,但有一样设施绝对是“大东门”特色,在全省的其他公安派出所里是绝对看不到的。在服务大厅正中央的地面上,镭射灯投出的影像不断地旋转着,而这个影像正是大东门派出所民警自行设计的派出所Logo,极具感染力。
从派出所一楼到四楼的楼梯两侧以及每一层的楼道两侧,到处都有序地悬挂着民警们工作和生活中的照片,不但美化了环境,增添了派出所的色彩,也使得民警们的形象更加生动、立体起来,使民警们在处理琐碎的日常工作的同时,时刻都能感受到警营文化的熏陶。
在二楼民警办公区的墙壁上,悬挂着一个滚动播放各类规章、制度的电子屏幕,时刻警醒着民警们坚守底线、守法依规。
【V报警平台初探】
“微警务”24小时不打烊
在大东门派出所里,有一个特殊的团队,名为“V”警团队,由10名年轻民警组成。他们在完成正常警务工作的同时,还担负着派出所官微的维护和线上受理线下落实等工作。
公安机关一切工作都以群众满意为标准,始终坚持民意导向,不断深化公安改革,全力打造民生警务,特别是适应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新形势,大力加强信息化建设,逐步建成了公安系统基础网络设施和涵盖各部门、各警种业务的信息系统和各种“互联网+警务”平台,实现了网上办公、网上办案,网上办理业务,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在打击犯罪、治安管理和服务群众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所长关睿告诉记者,大东门派出所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在任职大北派出所所长期间,关睿就曾进行过“微警务”的探索和尝试,调任大东门派出所后,他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升级“微警务”的内容和职能,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天候的便民服务的同时,创新性地开通了“V”报警功能,这在全省还是首创。
记者看到,“大东门派出所”微信公众平台设有“V”咨讯、“V”服务和“V”报警三大版块。
“V”资讯版块内设有大东门派出所简介、微博、精彩文章、警营风采四个子菜单,简介中介绍了大东门派出所地处位置、辖区人口情况、派出所的服务理念及荣誉事迹。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方式,派出所在微博里进行警营文化、业务工作等非涉密资料的传播,倾听百姓意见,深入百姓生活,获取舆论动态,更全面地掌握百姓的动态需求和信息。精彩文章模块里每天都有民警推送文字、图片、语音、视频,向广大群众提供最新的公安资讯、最温馨的安全知识,充分发挥微信平台传递正能量、传送新经验的新媒体作用。警营风采模块里有派出所民警自己做的宣传片。
“派出所里没有网络大咖,也没有专业的创作团队,但我们每天的工作与百姓生活都息息相关,所以由我们民警创作的微信作品均来源于日常的工作和生活,原汁原味,非常接地气。”大东门派出所副所长刘秀霞告诉记者,派出所10名“V”警们轮流排班,确保每天都有两名民警坚守在微信公众平台前,也保障了公众平台内容的不断更新。
“V”服务版块是大东门派出所的网上便民举措,有户籍办理指南、社区民警查询、重名查询、居住证在线办理、犬证在线办理五项内容,群众可以通过微信平台随时随地了解全面的“注销迁移户口”“新生儿业务”“身份证业务”所需要的手续和办事流程,方便顺利办理各类证件,为百姓节约时间。重名查询便于百姓给新生儿取名字。有需要的群众可在微信公众平台申请办理居住证、犬证,大大地节省时间,受到群众一致好评。“就拿犬证办理来说,以往都是群众牵着爱犬来到派出所进行拍照、登记等流程,这对于喜欢狗的群众并没有什么,但我们的服务大厅是开放式的,不喜欢狗或者害怕狗的群众就会受到影响。”关睿向记者介绍说:“开通了公众平台后,辖区群众就可以通过平台办理犬证,在家给爱犬拍照后发送到派出所,如实填写相关表格就可以了,等犬证办好后,来派出所领取即可。”
据关睿介绍,以往,群众到派出所办理“新生儿业务”“身份证业务”时,通常都要跑好几趟,群众费时费力,还常常因此抱怨,开通公众平台后,这样的烦恼全部迎刃而解。
“V”报警版块是大东门派出所于2016年10月新开通的一项功能,在全省尚属首创,包括“微信报警”“线索举报”“WIFI连接”三大功能。“V”报警的设计之初是为一些特定人群和情况准备的,如聋哑残障等不方便语音报警的人士等,但推开以后发现,现在“V”报警的适用范围更广。在不便、不能使用电话报警的场合,使用电话报警可能会受到阻止或侵害,如在公交车上发生了抢劫案或是在家里发现了盗窃嫌疑人,或处于不能语音报警的特殊环境,都可以登录“V”报警平台,录入文字进行报警。如今,“V”报警功能逐渐完善,已经具备了图片上传及录音上传功能,以及值班微警手机语音提示功能。
“微信报警”信息每天由当天值班微警团队民警负责24小时在后台时时查看,做到当天发生当天处理,“V”报警自开通以来已经受理100多起报警信息。方便了辖区群众的同时,保护了报警人员的隐私。家住大东区育才巷1号的姚大娘,肢残二级,1991年至今为魁星社区低保户,儿子王军(化名),智力残疾,至今未婚,姚大娘虽然生活困难,肢体残疾,但是一直关注着大东门派出所的公众号,2016年12月24日平安夜,姚大娘的儿子走丢了,大娘心急火燎,邻居的一句话提醒了她,姚大娘马上利用大东门派出所公众平台“V”报警功能进行网上求助,不出一小时,派出所的110接警民警就找到了她的儿子并送回了家。
今年1月份,家住东逸社区的李奶奶家的小狗丢了,李奶奶非常着急,平时儿女都忙于工作不能经常回家陪老人,小狗成了李奶奶的“亲人”和精神寄托,因此李奶奶特别着急。正好赶上李奶奶的女儿来看望她,听说后马上利用大东门派出所微信公众平台的微报警功能报了警,派出所民警收到信息后,马上与物业联系查看监控,发现李奶奶家的小狗被一个陌生人抱走了,经民警做工作找到了抱走小狗的人,并把小狗送还到李奶奶身边。
新媒体时代,微信公众号让警民交流更好地从传统的“面对面”变成“键对键”“指对指”,群众随时随地拿起手机与公安机关进行交流,不仅方便办事,而且解决了办事过程中存在的停车、排队等烦恼,同时也为基层公安机关减负增效,优化了警力配置。这不但给新媒体注入了新的内涵,更是对公安机关服务理念的提高与升华。
大东门派出所以信息化引领警务实战,服务社会公众,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轻动手指,足不出户就能办理各项公安业务,享受各项警务服务,不但提升了公安工作水平,更是以更加高效亲民的方式回应了群众的热切期盼。
“如果打车时发现是黑车,又不方便报警,就可以通过微信平台跟我们联系,直接打车到派出所附近,我们直接就能搞定。”关睿说得很有底气。
【对话所长关睿】
开辟公安工作“第二战场”
记者:关所长,您在大北派出所和大东门派出所任所长期间,都很重视新媒体的开发与应用,您如何理解“互联网+警务”的内涵?
关睿: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特别是当今的整个科技化发展水平,公安机关不仅要一如既往做好地面上传统工作,更要利用新媒体网上网下整体推动。而建立警务微博、微信就是一个最好的手段。可以说新媒体开辟了公安工作的“第二战场”。
记者:警务微信公众号平台在实际工作中凸显出公安机关群众工作的哪些特点?
关睿:警务微博、微信凸显出公安机关服务的特性,特别具有鲜活性,生动性,即时性。以警务微信为例,微信凸显了文字、图片、视频和语音等基本功能,受到手机微信用户的欢迎。公安机关紧紧抓住这些特征,构建公安微信平台,创新为民服务的各种方式和手段。从新媒体的创新角度来看,无论是单位还是民警个人,都在最大限度地创新新媒体互动形式。
记者:除了便民服务,新媒体对于公安工作的开展有什么促进作用?
关睿:可以说警务微信把公安工作全面展开了,不仅实现警务公开,还可以通过这些平台加大信息的传播。警力有限民力无穷,网友粉丝通过转发分享公安微信可以扩大信息传播范围,很好地利用了社会资源。同时,新媒体也是公安机关发现线索、获取民意的重要渠道。这个渠道必须一直是开放畅通的,有利于我们及时发现民意需求,及时给与回应。所以说,新媒体为整个公安工作实现现代化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和平台。
记者:派出所微信公众平台正在被越来越多的群众所熟悉,“粉丝”也原来越多,对此您还有什么期待吗?
关睿:微信公众平台是便民平台、普法平台,也是警务实战平台,我希望辖区5.6万名群众中,能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我们平台,与我们互动交流,在互动中享受我们的服务,在服务中实现我们从警的信仰。
【评论】
做人民群众的“网上贴心人”
理念一变天地宽。新媒体时代,只有善用之,才能立于潮头;反之,则会被雨打风吹去。我们身处的时代,新媒体已经展现出了蓬勃的生命力,微信等新媒体深刻影响着中国的网络舆论场。公安机关应认真把握新媒体的规律特点,在新的起点上进一步加强新媒体建设,切实使新媒体平台为我所用、为我用好。
任何形式警务工作的开展都需要以正确、先进的理念作为指导。民警对“民生警务”理念认识的深刻程度直接决定了警务工作的形式、内容、效率和效果。随着近年来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不断革新网络传播格局,新媒体运营逐渐成为警务工作不可忽视的内容。可以说,网络环境的发展和新兴媒体的不断更迭对警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民警的服务理念更需要不断深化。大东门派出所坚持“民意主导警务”理念,做人民群众的“网上贴心人”。正是拥有了这样的工作理念,微信公众平台才会受到辖区群众的欢迎,警民关系才能无缝隙对接。
善用新媒体,就是要充分了解新媒体的特性,微博和微信既是信息传播平台又是社交平台,在这里,公众与警方的互动交流是平面的,公众反映的需求是真实而切实的;在这里,人民群众资源是公安机关拥有的最宝贵资源。大东门派出所从搭建平台到不断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服务水平,更利用这个平台汇聚了广大网民的智慧和力量,社会治理最广泛、最可靠的力量被充分动员起来,警务公共关系的良好发展实现了警民的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