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大连两个月排查金融企业2200余家

来源:辽宁法制报 | 发布时间: 2017-09-26 09:24
非法集资案件呈现五大新特点
 
  本报讯 记者白国军报道 排查各类重点行业金融企业2200余家,打击金融领域犯罪嫌疑人43人……这是大连市公安局协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全面开展为期两个月的“排查金融领域风险、打击金融领域犯罪专项行动”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记者昨日从大连市公安局了解到,大连警方在金融局、处非办等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对全市金融领域风险隐患集中的重点部位、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开展了地毯式摸底排查,对一批风险隐患和违规违法线索进行重点打击整顿,取得了良好的阶段性成果。截至目前,全市共排查各类重点行业金融企业2200余家,其中投资理财类公司1900余家,新型网络金融平台68家,电子商务等资金密集型企业120余家,养老、慈善等机构37家,其他高风险企业86家。根据前期摸排出的犯罪线索,经侦部门立案侦办21起,破案8起,打击犯罪嫌疑人43人。
 
  据介绍,在大连市金融领域各类案件中,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等非法集资案件占比较大,并且呈现出明显的新特点、新特征:
 
  一是参与的社会群众群体呈现出全员化趋势,甚至是在校大学生都参与到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非法集资案件当中。
 
  二是单个群众投入涉案金额由大额集中趋向分化、分散。原来金融犯罪分子瞄准的都是单人大额度,如今不论几万、甚至是几千元钱,犯罪分子都能够按照数额大小,进行所谓“量身定制”合适项目大肆敛财。
 
  三是诱引群众上当的“噱头”、媒介呈现多样化趋势。以往大多金融犯罪分子打着国家、政府的大政方针、重大工程等名号,选择合适“噱头”包装成“高大上”投资项目,如今金融犯罪分子打“噱头”的投资项目更多,诸如“原始股发售”、股权转让、私募资金、农林基地投资、养老投资、虚假“P2P”、虚构理财产品、证章藏品、校园贷套路贷、金融众筹、慈善众筹、认购标的物等,涉及大众民生各个领域。
 
  四是吸引广大群众关注、上当的诱饵、手段多样化。从组织理财会、招商会、推介会、股权私募会、旅游、洗温泉,到报纸广告、小广告、宣传单、发名片、发放米、面、油、蛋等小礼品、小额现金、小额红包等,不一而足。
 
  五是雇佣专门业务团队包装掩盖违法犯罪本来面目。有的犯罪分子雇佣专门打造的团队,统一着装,注重礼仪,言语亲和,打感情牌、亲情牌,还有的制作假身份证件,用假身份与所谓的客户交往,骗取信任,引诱群众上当。
 
  大连警方提醒广大群众,“理财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经济生活中要提高警惕,加强防范。投资理财时,一要理性参与,拒绝离谱的高息诱惑;二要仔细分辨,捂紧自己的钱袋子,远离非法集资;三要选择正规金融企业,提高理财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