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原告马某因无法提取已故儿子的住房公积金,将管理中心告上法庭。案件因关键第三人艾某拒接电话陷入僵局。法官通过一个多小时的暖心沟通,帮助深受抑郁困扰的艾某打开心结,最终促成其主动放弃继承权,使这起持续两年的行政纠纷得以圆满化解。
办案人:李倩
职务:昌图县人民法院综合审判庭员额法官
“法官你咋这么好!”电话那头传来第三人艾某哽咽的声音。这起案件在温情化解中完结。
案件起因是原告马某的儿子突然病故,留下一笔住房公积金。由于继承人无法达成一致意见,这笔钱冻结了两年多。马某将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告上法庭,并将艾某的孩子列为第三人。由于孩子尚未成年,需要其母亲艾某作为法定监护人参与诉讼。但艾某始终拒接电话,案件审理陷入僵局。
直到多次尝试后,艾某终于接听电话,却语气生硬:“我在看病,还找我干啥?”从她颤抖的声音中,我听出了深深的疲惫和抗拒。我没有急于催促应诉,而是先温和地询问她的身体状况,告诉她:“身体要紧,你先看病,等你好些我们再聊案件的事。”这份关怀让艾某的态度明显好转,她轻声说:“谢谢法官关心。”
等她看完病后,我再次联系她,耐心解释案件事关其前夫住房公积金分配,法院需要听取她的意见。说到这里,艾某突然哽咽了,她倾诉道:“我们虽然办理了离婚手续,但一直保持着家人般的感情,没想到他会突然离开……”她的声音越来越低,“这两年,我不仅要承受失去他的痛苦,还要面对公婆的遗产纠纷,现在又查出心脏病和抑郁症……有时候觉得,要不是为了孩子,我真撑不下去了。”
我静静地听着她的诉说,不时轻声安慰,等她情绪平稳后,我说:“我理解你的痛苦,但你要为了孩子振作起来。孩子已经失去了父亲,不能再没有母亲。这个案件关系到孩子的权益,我们需要共同处理好。”我们聊了整整一个多小时,从案件谈到生活,从过去谈到未来。最后艾某的声音明显轻松了许多:“法官,谢谢你听我说这么多,两年了,从来没有人这样耐心听我说话。”
开庭那天,我提前联系艾某,她爽快地接听了电话。当我在庭审现场拨通她的电话,询问她对公积金分配的意见时,她清晰而坚定地说:“我自愿放弃继承权,同意由孩子奶奶领取。”话音刚落,原告律师激动地站起身:“太好了!我们起诉就是为了联系上艾某,没想到法官不仅联系上了,还圆满解决了问题!”原告当场提交撤诉申请。公积金管理中心的负责人也长舒一口气。
这个案件让我深深体会到,司法工作不仅要解法结,更要解心结。当我们用真心去倾听,用耐心去沟通,很多看似棘手的纠纷都能找到温暖的解决之道。这或许就是“如我在诉”的真正含义——始终站在当事人的角度,理解他们的处境,体会他们的感受,用司法的温度温暖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