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锤作风,植情怀

来源:辽宁法治报 | 发布时间: 2025-07-01 09:06

  民情笔记

  时光为卷,奋斗作笔。回望来路,一幅幅扎根基层、服务民生的温暖图景跃然眼前。从城市社区到乡村院落,从民生关切到治理创新,这条“千条线”如何穿过“一根针”?答案,写在万千社会工作者日夜兼程的脚步里,融在各级干部躬身实干的汗水中。

  倾听,是对奉献最好的致敬;记录,是为前行积蓄力量。让我们在这些朴素而炽热的声音里,感受辽宁社会工作的脉动,见证治理现代化的根系如何向辽沈大地深处更茁壮地生长。


  写好“凝聚”两个字

  刘成松 辽宁省委社会工作部基层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工作处处长

  回望这一年,从协调机制的搭建到社会力量的凝聚,从民智的汇集到治理格局的重塑,每一步都走得扎实而坚定。

  合上厚厚的笔记本,窗外的暮色已经漫了进来。这一年多以来在省委社会工作部的经历,像电影胶片般在脑海里不断闪回。从省民政厅转隶过来后,工作上最大的变化就是要求我们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视角去研究问题、推动工作。

  一年多来,我们不断健全完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省委在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立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负责协调推动全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协调机制共有成员单位27个,下设9个工作专班,多次召开工作会议部署推动重点任务。同时,全省14个市、100个县(市、区)全部在同级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立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总召集人均由市、县(市、区)党委书记担任。各地结合工作实际加强统筹协调,调度推进重点任务落实,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组织优势,有效整合政府、市场、社会等各方面治理主体的力量资源,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质效。

  一年多来,我们持续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联合省委组织部印发了《关于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的具体工作安排》,按照“壮马、轻车、畅路、聚力”的总体要求,建立健全权责清单、推动编制和人员下沉、推进党建共建联建、优化基层信息系统建设与运用、加强基层治理人才队伍建设、规范工作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优化治理服务资源配置,并将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纳入对各市党建考核指标,多次调度省直部门贯彻落实治理“小马拉大车”工作进展情况,形成了“区域抓统筹、部门抓条线”的整体推进态势。

  一年多来,我们凝聚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基层治理。突出抓好新兴领域党的建设,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健全完善“两新”工委管理体制机制,在省委组织部统筹指导下,进一步调动各方力量、各类群体有序参与基层治理。省委网信办、省住建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市场监管局、省总工会、团省委、省妇联、省工商联等单位主动作为,对接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全省一大批志愿者和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到基层党群服务中心报到备案,就近就便参与平安建设、文明宣传、社区服务等相关工作。同时,建好用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48个联系点,鼓励基层大胆实践、勇于探索,强化示范带领工作,及时总结推广社区治理实践经验,以点带面推动基层治理水平整体提升。

  一年多来,我们汇集民智打造基层治理新格局。建立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会同相关部门建立健全常态化建议办理工作机制,会同人民网、12345政务服务平台开展跨部门跨层级专题征集活动,做好梳理汇总、研究分析,定期形成专项报告,及时把人民群众的“金点子”转化为基层治理的“金钥匙”。建立健全全省志愿服务动员、供给、组织、阵地、文化、保障六大体系,全国志愿服务项目孵化基地落户辽宁,开展党建引领“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国家级试点社区建设,持续打造志愿服务项目辽宁品牌。

  在党建引领的旗帜下,在群众路线的指引中,我们将继续倾听百姓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让基层治理的每一次创新、每一项举措,都能化作温暖人心的力量,在这片土地上书写更多关于民生、关于幸福的动人篇章。


  叩开“心门”那一刻

  刘阳 沈阳市委社会工作部三处(负责“两企三新”党建工作)处长

  这份工作让我真正明白了什么是群众路线,也让我在一次次的实践中把为民情怀深深扎根在了心里。

  去年,我从沈阳市委组织部转隶到沈阳市委社会工作部,接手新兴领域党的建设工作。我知道,不能等着企业来配合,得主动转变思路,我当时就一个想法,变“要求建”为“服务建”。于是,我开始一趟趟往企业跑,在与包联企业接触过程中,我坚持实地走访,面对面了解企业困难诉求。一次,当得知企业遇到用电“卡脖子”问题时,我像是抓住了破局的关键。

  那些日子,我们与相关部门多次专题研究、提出解决方案,帮助接通临时用电,周末也顾不上休息,协调供电公司加快推进解决用电问题。一个月后,看着企业顺利接通用电,企业负责人主动提出组建党组织的那一刻,我知道,这扇“心门”终于被叩开了。

  之后,我一头扎进企业,和他们一起琢磨怎么把党建工作和生产经营相融合。在我们的指导下,企业在重大项目和重要技术攻关中设立党员先锋岗、责任区。慢慢地,我看到了变化,胸前的党徽亮起来了,他们在技术革新、市场开拓、风险防控中冲锋在前,主动“亮身份、亮承诺、亮业绩”,带领团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还拿下了24项专利。企业负责人感慨地说,关键时刻冲得上、顶得住,党员就是不一样!

  沈阳市新兴领域各类组织、各类群体点多面广,必须建立长效机制,从推动解决“一个问题”向破解“一类问题”转变。为此,我带领处室同志认真总结各地区各单位的典型经验,创新出台重点非公企业党建质量提升工作导则,明确“有优秀的企业家,有坚强的党组织班子,有优良的党员队伍”等“十有”标准,形成“一企一品”指导清单;制定加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的若干举措,推出“暖心十送服务”;扎实开展非公企业“一强双促”活动,在重大项目、重要技术攻关中设立党员先锋岗、责任区8700余个,助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培育新质生产力;建立以党组织和党员为主渠道的企业问题收集机制,解决一批网约车办证难、医保养老业务协同难等民忧事项,切实为经营主体纾困、为创新发展赋能,全面叫响“有困难找组织”。

  这一年,我见证了太多改变。通过持续探索推动,目前,沈阳市新经济组织领域实现了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面覆盖,开发区(园区)、商务楼宇、商圈市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等党组织覆盖“空白点”基本消除,打造了“‘蜂’行沈阳”等一批全国党建品牌,涌现了一批“党建强、发展强”标杆,印证了“党建做实了就是生产力”的深刻内涵,见证了党建工作在新兴领域中的强大生命力和独特魅力。


  怀揣初心来答卷

  王海军 鞍山市铁东区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区委“两新”工委副书记

  我将常怀“归零”心态,以“钉钉子”韧劲,在破题探路中耕耘更有获得感和幸福感的治理新篇。

  2024年初夏,鞍山市铁东区委社会工作部肩负时代使命应运而生。回首这一年,从“0”到“1”,我们以探索为楫,以创新为帆,让党建引领成为基层治理的“北斗导航”,让群众笑脸成为衡量工作的“晴雨表”。从区民政局副局长转任区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工作一年来,我经历了从“深耕民生服务线”到“构筑治理共同体”的深刻转型。这种转变迫使我对社会治理的理解从“解决单个痛点”迭代为“优化整体生态”,一年实践犹如淬炼,锤炼出更强的系统思维与格局意识。

  聚焦“两企三新”党建工作这一治理新领域,我们开展集中攻坚摸底排查工作,破解“覆盖难、引领难、服务难”的顽疾。通过联动多部门“拉网式”摸排,建立动态台账,切实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初步构筑起工作基础。

  针对新就业群体流动性大的特点,我们创新打造99个遍布全区的“爱心驿站”,提供歇脚充电、政策咨询等“家服务”。同时联合区总工会等各部门、各志愿服务团队,组织开展“驿站暖‘新’ 志愿聚爱”“暖‘新’小年 ‘饺’香传情”等系列活动,惠及新就业群体300余人次。深入美团铁东总部,详细了解外卖骑手在社会保险、工作环境等方面的现状和需求。联合园林街道党工委,拜访鞍山市物业协会,倡议动员物业服务企业建设友好小区。集中开展微“新”愿征集活动,累计征集微“新”愿294条,涉及权益保障159条、职业发展59条、生活服务76条。计划联合鞍山市钢都义警协会,引导新就业群体从“城市管理变量”转化为“基层治理增量”,化身社区反诈宣传、文明创建的“流动探头”,激活这些“新生力量”成为基层治理的澎湃“红色动能”。

  从“民政服务员”到“社会工作服务员”,变的是岗位战场,不变的是为民那颗初心。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