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长安网讯 在丹东边境经济合作区,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自力更生首创新中国第一台轮式拖拉机,到射线仪器产业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再到装备制造业呈现出集群式发展、园区化经营,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一直是老工业基地的鲜明标识和强大基因。近年来,在结构性减税政策、优质办税缴费服务举措的推动下,合作区正走出一条科技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融合巨变之路,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正如雨后春笋般拔节生长,迸发出蓬勃生机。雄厚的制造业家底和不断“加码”的税收优惠政策,为企业技术研发“赋智”、科研成果转化“赋值”、扩产增效“赋能”,以政策红利助力企业创新升级,为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添动力、增活力。
税惠赋“智”,智能产线落地投产
“智改数转”是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国家税务总局丹东边境经济合作区税务局通过精准落实制造业相关税费政策,畅通“政策红利引导—推进‘智造’升级—企业效益增加”链条,为企业创新、智能化升级减轻了资金压力,让企业加大研发创新的“底子”更厚、底气更足。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丹东克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过去在生产工序上存在智能化程度不高、生产效率较低的问题。目前,该企业对关键工艺装备和生产线进行了智能化改造升级,采用智能化流水线作业代替传统人工,从原来的劳动密集型转化为智能产线型,用工量节约60%,效率增加30%。
“智能产线的落地投产,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扶持。2023年享受了各项税收优惠政策6107万元,增强了我们企业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的动力,增强了我们持续发展的信心。”丹东克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财务负责人史建军表示。
大数据加持,AI裁缝制衣厂量体裁衣;智能化改造,嵌入式软件产线精准“喂料”,在税惠红利助力下,合作区多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智能化改造正在加速推进。为助力制造业企业“智改数转”,合作区税务局组织专家服务团队,通过梳理先进制造业加计抵减政策、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新购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等相关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开展精准宣传辅导,确保纳税人应享尽享税惠红利,引导企业持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税惠赋“值”,科研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如何更好地将科技企业的创新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提高科研成果的附加值?
作为行业标准起草单位,集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丹东浩元仪器有限公司旗下产品在同行业中技术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产品广泛应用于化学、机械、地质、冶金等重大项目。如何有效提升企业的创新创造能力?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是“关键一招”。
“我们和上海交通大学、东北大学等高校联合建设产学研一体机制,与中国工程院院士成立专家工作站,每年用于科研投入平均不少于当年销售利润的18.2%。”据浩元仪器财务负责人张天宇介绍,企业被纳入辽宁省首批典型实质性产学研联盟名单,涉及科研项目金额数百万元。
推动科研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精准释放的税费政策红利成为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沃土。“研发很‘烧钱’,好在税惠政策一直很给力。过去,受益于软件企业增值税即征即退、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等一揽子税费优惠政策,省下来的税款全部投入到自主研发创新上。现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再度优化,在原有10月份企业所得税预缴申报期和年度汇算清缴期两个时段的基础上,新增每年7月预缴申报期为政策享受时点,让企业享受优惠时间再提前三个月,2023年我们享受了软件产品即征即退、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政策共计557.3万元。2024年我们将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争取始终站在同行业前列,不断替代进口产品进入高端市场。”张经理信心满满地说道。
税惠赋“能”,助力企业扩产增效稳增长
在丹东海合谷实业有限公司智能化生产线扩建项目现场,项目主体建筑已拔地而起,多台塔吊在云端运转,各种工程车来往穿梭,现场一片忙碌。该企业是一家涵盖服装生产加工、进出口贸易、医疗器械生产销售的“专精特新”企业,计划新建厂房2座、研发楼1座及新增24条智能化吊挂生产线,建成后预计可实现产能提升30%以上,年营业收入预估增加4000万元。据了解,该公司2023年享受制造业企业增值税加计抵减、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共789万元,为重大项目的投产注入了新动能。
为重大项目添后劲,亦是税费服务的初心所在。合作区税务局聚焦区域内重点项目涉税费流程“制图”,紧盯建设进度“挂图”,强化责任落实“督图”,健全完善长效税企联络机制,设置“项目管家”服务模式,服务专员与企业财务建立常态化业务指导联系,通过定点联系、送政策上门、访企问需等多种形式,为重大项目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税务服务,确保重大项目早启动、稳落地、快见效。
“从项目登记注册,到一期工程完工,无论遇到什么涉税难题,税务部门都能提供细致周到的纳税辅导,消除我们心头的疑惑,让我们能踏踏实实地专注于项目建设。”公司副总黄飞说,“得益于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税务部门的贴心服务,我们把企业做大做强的信心倍增。”
合作区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马锡盛表示,下一步,将进一步发挥税收职能,从“政策找人”到“政策落地”全环节提升效能,做精做实纳税服务,落实落细税费政策,以税收之“力”,促新质生产力之“进”,助推经济发展之“稳”,厚植税收营商环境沃土,为市场主体发展蓄势赋能。
编辑:王怀实
校对:刘清
责编:梁健
审核:杜洪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