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用真情化对抗 用耐心解矛盾

来源:辽宁法制报 | 作者:记者 杨清林 通讯员 孙守印 于兴洋 | 发布时间: 2017-05-24 10:53
大石桥市拘留所工作侧记
 
  社会矛盾化解是拘留所“三项重点工作”之一。近年来,大石桥市拘留所在年轻所长周建平的带领下,十几名干警在严格执行监规的同时,遵循“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紧紧把住“法、理、情”三把金钥匙,做到以法论事、以理服人、以情感人,通过教育疏导,用真情化对抗,用耐心解矛盾。 
 
  化解矛盾 三方共赢
 
  一起看似简单的矛盾纠纷,背后往往牵扯着多方复杂的利益诉求。化解了一起矛盾就有可能消除多起恩怨,实现个人、家庭、社会的三方共赢。
  2016年5月20日,赵某因非法侵入叔叔住宅,被行政拘留十天。入所当天,赵某情绪激动、大吵大闹。原来,赵某的叔叔叫王某,由于多年前他爷爷和奶奶离婚,奶奶将叔叔带走另嫁他人。多年来,赵某父亲和叔叔也没有断了来往,可矛盾和积怨也不少,特别是经济方面来往就更说不清了。
  赵某以到叔叔家算账要钱为由,多次侵入王某住宅,由于叔侄话不投机,双方发生争吵、谩骂,严重影响了王某及其家人的正常生活,当地派出所给赵某处以行政拘留十天的处罚。
  值班民警了解情况后,对赵某说:“催讨债务一定要通过合理合法的途径去解决,用粗暴、野蛮和殴打他人的方式不但讨不回债务,还会触犯法律。虽然他是你叔叔,那也是违法的。”一次、两次……赵某逐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表示愿意向叔叔赔礼道歉,保证不再去叔叔家无理取闹。周建平所长找来王某和办案单位,当场签定了和解协议,叔侄多年的积怨一朝化解。
 
  真情关爱 排困解难
 
  时时处处为在押人员着想,帮助他们排忧解难,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让在押人员充分感受到真情、友爱和关怀。
  2013年5月13日,拘留所收拘了一名殴打他人的柳某,收拘时发现该人年龄较大(64岁),身体不太好,又患有心绞痛疾病(不发作查不出来)。
  柳某因琐事与本村村民郑某发生矛盾并将其腿和腰部打伤,致其住院。当时柳某心绞痛发作,其老伴生活又不能自理,需要人照顾,未执行拘留。近期由于对方追案,才将柳某执行拘留。
  所领导和管教员了解柳某的家庭实际情况后,当天领他到医院做了全面的身体检查,开了口服药,并及时与他的亲属和村里取得联系,几经协调将老伴接到他的侄儿家照顾,并安排管教买来水果前去看望,解除了他在押的后顾之忧。“一个村住着,抬头不见低头见,因为一点小事大打出手实在不值。咱都这么大年纪了,遇事应该冷静,冲动的后果是给双方家庭都带来了伤害……”语重心长的话语深深打动了柳某,他表示在所期间一定服从管理,遵守监规监纪,深刻反省自己的错误,出所后安分守法、决不再给社会添麻烦。
 
  找矛盾点 多方联动
 
  细微观察,找准矛盾点,重点帮教,多方联动协调,耐心说服教育后才能成功化解矛盾纠纷。
  家住大石桥市旗口镇某村的王某,因不满村里分地一事,多次和村干部发生矛盾纠纷。他几次讨要说法无果后,采取暴力方式,将村委会门窗玻璃砸坏多块,用这种野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和诉求,在村里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2017年1月,公安机关以故意损毁财务罪将其依法拘留15天。
  刚入所时,汪某对抗情绪严重,扬言出去后要实施报复。
  鉴于汪某身体不好,生活不能完全自理,拘留所领导和管教在生活上对其关心,并安排同拘室其他拘留人员帮助照顾其生活起居,严格落实跟踪观察。值班民警有的放矢地开展心理矫治,每天进拘室嘘寒问暖,关注其身体状况。经过几天耐心细致的教育引导,汪某终于承认自己的错误行为并心生悔意,当面向村委会领导赔礼道歉,并写了书面保证,保证出所后再不去村委会无理取闹,以合理合法的方式表达个人诉求,在所期间服从管理教育,遵守监规所纪。
  “一个自由人被关进拘留所难免心情郁闷,情绪低落。这时候就要想方设法让他认识到错误,并想着现在怎么做、今后怎么改,这才是所谓惩戒和教育同行。”周所长深有感触地说。4年来,大石桥市拘留所每年平均化解各种矛盾纠纷达十多起,得到了公安部监管局、省公安厅监管总队及市公安局的充分认可。该拘留所荣获公安部全国社会矛盾化解工作先进单位,所长周建平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国拘留所“三项重点工作”推进落实活动先进个人、全国拘留所工作业务能手、全国拘留所社会矛盾化解工作先进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