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丹东市公安局振兴分局头道派出所在工作中遇到新型电信诈骗案,犯罪嫌疑人先从小笔金额入手,并会给受害人提供真假难辨的“信用卡”和似是而非的“开卡流程”逐步降低受害人警惕,从而诈骗得手。
市民张某想办一张大额度信用卡,但是到银行咨询后发现自己不符合银行的开卡要求,无法办理。张某不死心,开始上网搜索有无其他办法,结果还真找到了一家声称自己可以代办各种额度信用卡的“小额信贷公司”。
张某按照该“公司”的要求填写了电子表格,提供了包括自己姓名、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电话号码等多项内容。第二天,张某接到自称是该“小额信贷公司”工作人员的电话,对方和张某核实了相关信息之后表示,可以为他代办一张十万元额度的信用卡,但是因为要在银行填写相关材料,所以需要张某先交付300元“材料费”,等到信用卡办成并寄到张某手中后,再收取3000元的劳务费。张某通过网银将300元转到了对方的账户中。
两天之后,张某真的收到了一张某银行发来的“信用卡”,可以通过扫描随卡寄来的资料上的二维码来查询信用额度。张某扫码之后发现自己手里拿到的是一张十万元额度的“信用卡”,心里十分高兴,并按照约定将3000元劳务费转给了对方。
之后,张某发现手中的这张卡无法正常开卡使用,立即与该“小额信贷公司”取得了联系。对方“查询”之后,询问张某是否是在该银行有5万元的贷款尚未还清。得到张某的肯定答复后,该客服人员声称,如果信用卡申请人出现有贷款未还清的情况,银行会质疑申请人的还款能力,如果想要正常开卡,张某需要先提交1万元的押金,证明自身经济状况足以还清贷款。为了开卡,张某咬牙四处借钱向对方提供的“银行账户”转账了1万元。
转账之后,这张所谓的“信用卡”依然无法开卡,该“小额信贷公司”联系张某,告诉他银行的资质验证有一定时限要求,张某转账过慢,超出了该时限,这1万元已经存到了张某的储蓄账户中,想要开卡的话,还要重新提交押金。张某开卡心切,没有多想就又转了1万元过去。结果这1万块钱又打了水漂儿。张某此时才觉出不对,急忙来到派出所报警。
警方调查发现,在整个行骗过程中,骗子先从小笔金额入手,并会给受害人提供真假难辨的“信用卡”和似是而非的“开卡流程”,逐步降低受害人的警惕。因为骗子最初就通过填写电子表格的方式获取了受害人的大量个人信息,所以在开始大笔金额诈骗之前,可以准确说出受害人在银行的贷款情况,从而进一步获取受害人信任,达成诈骗目的。
这种新型电信诈骗采取了“愿者上钩,步步为营”的方式,坐等受害人自己主动联系骗子,具有极强的蒙蔽性。警方提醒广大市民办理信用卡一定要到正规银行网点办理,不要轻易扫描来路不明的二维码,更不要轻易在不明网站透露包括姓名、身份证号以及银行卡号等相关信息,以免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