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筑就温馨港湾 绘制平安画卷

来源:辽宁法制报 | 作者:记者 白国军 特约记者 孙松玲 | 发布时间: 2017-07-24 09:12
“平安锦州”建设侧记
 
  “倾诉小屋”“温馨港湾”“开心驿站”“平安协会”……千万句调解员的话最终“绘就”出一幅平安“大观园”画卷。在锦州市凌河区的创新社会治理中,犹如一个自我循环的生态系统,形成了自我教育、监督、服务的模式,让矛盾快速化解在源头,化解在萌芽状态。
  近年来,锦州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锦州”建设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着力防控风险、服务发展,破解难题、补齐短板,建立完善各项工作机制,扎实推进“平安锦州”建设创新发展,不断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取得了明显实效。人民群众安全感指数连续8年位列全省前列;全市连续8年进入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市行列,2016年度获得“优秀市”荣誉,作为全省7个“优秀市”之一,跨入第一梯队。
 
  压实领导责任 夯实平安根基
 
  一直以来,锦州市委、市政府对综治和“平安锦州”建设始终高度重视,把此项工作列入市委常委会的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印发了《锦州市健全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实施细则》,实行“双组长”负责制,由市委书记和市长亲自挂帅,党政领导负总责,亲自抓,从群众关注的突出问题抓起,从解决民生问题抓起,不断创新和改进社会治理方式。
  锦州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平安锦州建设五年发展规划(2014——2018)》和《关于平安锦州建设网格化服务管理“五四三二一”工作模式的实施方案》等指导性文件,明确了“重在基层抓稳定,夯实基础保平安”的工作思路,推广了义县“网格化”管理、凌河区“一街一品”等模式。全市115个乡镇(街道)建立综治维稳信访工作中心,配齐了人员。1355个村屯(社区)建成了网格化管理体系,实现了基础网格全覆盖,夯实了“平安锦州”建设的工作基础。
 
  防控风险隐患 维护社会稳定
 
  在锦州市凌河区,每个社区结合自身特点,分别在“综治工作站”组建了矛盾调解站,并结合各自特点,给予不同的命名,形成了“一社一品”矛盾调解工作特色,松坡园西社区有“火车头之家”、北劳保社区有“开心驿站”、西劳保社区有“温馨港湾”、关单社区有“温馨之家”等等。
  调解员基本上都是一些“老政法”,他们处理民事纠纷经验丰富,调解手段也讲究艺术。
  锦州市委、市政府把矛盾纠纷排查作为保稳定、促振兴工作的重要一环,采取高层级部署、全方位工作、下真力化解、落实责任督查的工作方式,连续5年开展了各类矛盾纠纷和风险隐患排查、化解、整治活动,形成常态性工作机制。
  全市建成了1720个各类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7918名调解员活跃在基层一线,夯实了维稳的第一道防线。自2012年起,在敏感时期启动了“8+X”日研判机制,大力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创新年”活动,开展了信访历史遗留问题集中化解行动,成立了首家医疗公安分局,建立了社情民意联络员制度,完善了社区矫正电子监管系统,形成了排查隐患联动、发现问题联治、处置矛盾联手、解决矛盾联管的工作格局,有效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创新防控体系 提升防控效能
 
  近年来,锦州市委、市政府把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作为“平安锦州”建设的根基工作来抓,狠抓工作创新,狠抓技防改造,狠抓经验交流。
  先后出台了《锦州市关于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锦州市加快创新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三年建设规划(2015—2017年)》和《基层派出所三年建设规划》。
  坚持以“发案少、秩序好、群众满意”为目标,深化城乡警务机制改革,构筑“点、线、面”防控体系,建成了“1、3、8分钟”快速处置圈,“10、20分钟环市封闭圈”,精心织密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五张网”建设,科技防范水平全面优化,扁平化、立体化的治安防控能力显著增强,2016年可防性命案、街面“两抢”案件分别下降23.22%和57.72%;万人口发案率连续4年处于全省最低,命案侦破率连续4年保持100%。2016年,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综合成绩位列全省第一名。
 
  实施专项整治 综治成果斐然
 
  市委、市政府把抓好系列平安创建和开展综治专项工作作为“平安锦州”建设的工作重点,认真组织公共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加强对危爆物品、寄递物流、交通、消防、安全生产等领域的监管力度,集中开展实有人口、实有房屋管理攻坚行动,加强校园及周边综合整治工作,深入开展系列平安创建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平安铁路”创建工作连续8年进入省级优秀市行列,政法综治宣传连续5年全省领先,打击传销工作连续4年获得“无传销市”荣誉,市十二中学等4所学校被国家教育部评为“全国和谐校园”,“平安家庭”受到国家级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