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普兰店区开展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行动纪实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点小矛盾,累积起来就会形成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大问题。
从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到五中全会提出“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已上升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依法治国战略部署的重要内容,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
今年以来,大连市普兰店区进一步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将省委政法工作会议提出的“三大专项行动”作为提升政法工作、维护社会稳定的最重要抓手,纳入大局强问责,狠抓攻坚求实效,为平安建设添砖加瓦,为党的十九大的胜利召开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化解矛盾
创新机制体制压实责任
普兰店区委、区政府始终把能不能将不稳定因素科学化解在当地、解决在基层,作为衡量领导班子和干部政治意识强不强、执政水平高不高、群众工作好不好的一个重要标准,纳入“一把手工程”。
今年上半年,普兰店区委召开常委会议4次,召开全区性工作会议3次,专题研究部署信访稳定工作,召开信访联席会议3次,研究解决7件突出群体性问题。区委政法委切实担当维稳领导者的角色,每月至少召开1次信访联席会议,今年以来解决重点信访案件22起。每月至少召开两次工作调度会议,在各类政治敏感期间随时召开调度会议,进行全区矛盾纠纷化解和维护社会稳定的排兵布阵,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每月都安排督导组深入基层开展督导调研活动,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已经组织4次督导活动,有力地推动了专项行动向纵深开展。
区委书记、区长带头落实领导责任制、部门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全区有25名副区级以上领导、27名区直部门领导和22名政法领导参与包保全区的19个街道(乡镇)和186个社区(村),参与包保全区的858起信访案件,真正把责任压实落实,把压力传导下去。
普兰店区还坚持通过多种载体推动矛盾纠纷化解,先后开展了矛盾化解“百日攻坚”“矛盾化解年”“建立平安档案”等专项活动,极大地推动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在体制机制、平台制度、力量做法等方面的发展进步,实现了不出事、少出事、出事能处置的工作目标。
化解网络纵横交错
近年来,普兰店区在原有综治网格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构建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网格化体系。在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行动中,密织的网格发挥了巨大作用。
普兰店区进一步完善了街道综治中心“1+N”管理模式,由综治牵头,整合信访、司法、公安三支常规力量集中办公,其余力量按需参与,坚持“四个一”运作模式和“一查两会三诊四联”工作模式,加强对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的联管共治。
街道综治中心坚持一个窗口服务,一个平台受理反馈,一个流程调解到底,一个机制监控落实,坚持街道每半月、社区每周、网格员每天一排查的定期排查制度,在敏感时期开展滚动排查、集中排查、重点排查,保证了对全区的矛盾纠纷底数清、情况明和全覆盖。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实行清单档案化管理,建立起一般矛盾纠纷、行政纠纷案件和涉法涉诉三类基础台账,由司法、街道、公检法部门对应承担,并拉出挂帐式的化解排序清单。
在专项行动中,普兰店区建立了全区1088份重点信访档案,分出有理、部分有理、无理、终结等类型,加大分类指导和因案施策化解力度,把该导入司法程序的全部导入司法程序,该终结的信访案件全部予以终结,应该剥离的“三跨三分离”案件加快剥离,穷尽措施的就适时召开听证会,发挥舆论的评判作用。
矛盾纠纷是一个不断出现、化解的演变过程,对新发生的矛盾纠纷,普兰店区加大了落实、跟踪、化解综合措施,使大量的尖锐矛盾纠纷在本地得到了及时有效的化解。每个月,都要召开一次治保主任工作例会,每半月召开一次信访联席会议,集体剖析解决疑难信访案件,加强工作通报部署,始终牢牢掌握着矛盾排查调处工作的主动权。创新开展了“三诊”和“4+1”矛盾纠纷化解方式,实行工作日“门诊”、下乡“出诊”、随机“会诊”的“三诊”化解工作法,把矛盾纠纷化解责任落实到部门、岗位、人头,对于疑难案件采取综治牵头联合公安、司法、社区(村)及涉事部门的“1+4”模式,实行联合排查、联调矛盾、联享信息和联动稳控,有效发挥了街道(乡镇)在专项行动中的中坚骨干作用。
在社区(村),普兰店区构建起了“一站二委三组六员”网格化矛盾纠纷化解模式。社区(村)综治服务站在书记的带领下,发挥治保委和调解委作用,以“家和邻里亲”促和谐活动为载体,实施两委干部联系村民代表、村民代表联系综治中心户、中心户联系农户制度,把村民组划分为网格,900余名社区(村)干部以及基层“三长”担任网格员,在网格内发展综治中心户长6000余户,户长以下发展综治“六大员”,即治安信息员、法制宣传员、矛盾调解员、安全管理员、文体娱乐员、科技推广员,充分组织和发动群众,发挥他们的地缘、血缘优势,开展便民调解服务圈活动。
社区(村)干部每周深入网格,每个网格员每天深入管区巡查,按照春争地、夏争水、秋争道、冬天斗嘴的规律,主动排查纠纷问题,并记好工作日情日志,能解决的矛盾纠纷第一时间予以解决,不能解决的就做好沟通交流,做实法律和政策层面的耐心解释和疏导工作,并把群众诉求逐级带到社区(村),带到街道(乡镇),再由街道(乡镇)组织相应的化解形式加以化解,实现了矛盾化解力量全覆盖、服务零缝隙,信息畅通共享,做到了社情民意在网格掌握、矛盾纠纷在网格化解、治安防控在网格加强。
条块结合归口化解
“自从有了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患者到医院闹事的少了,公安到医院出警的次数少了,咨询和申请医调会调解的人多了。”说起新建的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普兰店区中心医院的大夫们都赞不绝口。
普兰店区坚持属事归口原则,全区建有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32个,发挥其专业优势不断化解矛盾纠纷。
全区进一步畅通群众表达诉求渠道,建立规范的信访接待大厅,优化“一站式接待群众来访、一条龙办理信访事项、一揽子解决信访问题”的多部门联合接访机制,坚持区级领导、后备干部、职能部门派员定期入驻接访制度,发挥“三调联动”工作优势,提高了就地及时化解效率。
2014年,普兰店区诉调对接中心挂牌成立,从此,诉前调解、快速裁决、司法确认、立案流转、执行督促等多个职能开始在同一个平台上高效运转。2016年,诉调对接中心共受理民事纠纷案件2468件,标的额3195万元,调解成功898件,未调成的全部导入诉讼程序。
与此同时,普兰店区充分发挥原有的劳动、环保、农发、工商等行业调解组织的作用,新建立了医疗、物业矛盾纠纷管理平台,下发《全区关于加强医疗、物业纠纷化解体系管理实施方案》,在街道(乡镇)、行业部门建立了相应的调解中心,从而在全区形成了分级负责、属地调处、资源整合、齐抓共管的调解工作格局。
信息主导矛盾化解
大数据时代,谁掌握了数据,谁就掌握了主动权。普兰店区坚持综治工作应势而动,准确把握当下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时代的巨大引领作用,完善区级、街道和社区(村)三级情报信息体系。从2015年开始,普兰店区加快以“9+x”为系统的综治信息化平台建设和运用,建成了实有人口信息80余万条、矛盾纠纷等34个模块信息13万余条的动态信息数据库,开展了信息采集互享、研判预警、检查督办、服务反馈等网上业务办理,有效发挥了区级、街道、社区三级平台的枢纽性、实战性、基础性作用。
依靠这个信息化平台,社区(村)综治服务站每周召开一次情况分析会、乡镇(街道)综治中心每半个月召开一次情况分析会、区级综治中心每个月召开一次情况分析会,对重要矛盾纠纷、刑事治安案件等数据库信息进行系统分析研判,及时提出预警信息和工作对策。
同时,按照“三级防控”措施,强化信息分析研判与深度运用,加强动态跟踪管理,保证不漏管、不失控。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全区共化解各类矛盾纠纷594起,化解率达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