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顺市特色组织服务居民零距离
自从雷锋同志的事迹从抚顺传遍全国,这里每天都在不间断地上演着各种各样的学雷锋故事,志愿服务也渐渐地成为了这座城市的代名词。虽然雷锋已离我们远去,但在雷锋精神的传承下,这里衍生出了一个又一个具有特色的服务型组织。按这些特色服务组织成员的话来说:“雷锋精神就是我们的魂,服务百姓就是我们的宗旨,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是我们不懈奋斗的目标。”让我们共同走进抚顺,走近这些服务型组织,感受一下他们的真情奉献。

平安志愿者服务社区居民
居民叫好的“菜篮子”工程
每到冬季,凛冽的寒风呼呼地刮过,谁都不愿在室外多呆一分钟。特别是老人和残疾人,到了冬天,买菜、买馒头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做起来都存在着不小的困难。而且在冬季,天黑得特别早,上班族往往还没到家天就已经黑了,买菜对居民来说,有了很大的不便。于是,抚顺市望花区和平街道朝阳社区针对这些居民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成立便民“菜篮子”工程。
“丁零零……”“您好!这里是朝阳社区菜篮子便民服务站,请问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吗?”
“我单位临时加班,能帮我买点儿馒头和香肠给孩子送去吗?”
“您别着急,把你家地址说一下,我一会儿让楼长送你家去!”
“太感谢了!”
这是记者前不久在朝阳社区采访时见到的一幕。社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如今朝阳社区便民“菜篮子”工程已不仅限于冬季了,而是一年四季为居民提供服务。
朝阳社区党总支书记史桂珍告诉记者,他们为满足社区居民不断增长的各种基本生活需求,积极拓宽为民服务平台,本着“方便居民、服务大众、贴近民心”的宗旨,于2016年初,建立了社区“菜篮子”工程。社区党员骨干每天轮流在服务站值班,接待来订菜的居民,接听订菜、订餐电话,调配服务站的志愿者。
走进朝阳社区“菜篮子便民服务站”,《便民服务须知》和《便民服务制度》规范率先映入眼帘,便民记录和便民服务热线电话像一对“士兵”一样在办公桌上严阵以待。
“‘菜篮子’工程不仅集中为社区居民提供订菜、买菜等生活服务,还为社区居民提供代缴水费、电费、电话费、有线电视费等服务。结合每月5日党员义工活动日在党群阵地开展磨刀、理发、测量血压、家电维修等20余项免费服务,每项工作职责落实到位、责任到人,使社区居民足不出户就能解决生活难题。”史桂珍对记者说。
记者了解到,“菜篮子”工程正式启动至今,共为居民提供送菜、送餐服务500多次,与社区里的孤寡老人、残疾人结成帮扶对子50余对,提供综合服务已达1000余次。
如今,朝阳社区广泛而全面的便民服务使社区党员义工的工作真正深入楼院,下沉到居民家中。更让“服务站制单、老百姓点单、党员义工接单”这种创新的便民服务举措为社区广大居民解决了日常生活中的难题,有效提升了社区居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指数,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爱心厨房”提供服务
抚顺市顺城区河东街道弘升社区内有很多“空巢老人”,这些老人子女不在身边,生活无人照顾。就拿吃饭这件事来说,他们就经常糊弄,这也严重影响了老人们的身体健康。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切实做好社区服务工作,弘升社区组织党员志愿者开展了“爱心厨房”活动。活动的参与者为社区党员和一些有爱心、有技能的人,比如找会做饭的、会理发的、懂得一些医护知识的人为老人免费服务。
“‘爱心厨房’已经成为我们社区的特色品牌了,是我们每位居民生活中的‘贴心人’。”社区居民李大娘对记者说。
社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辖区老年人点菜后,“爱心厨房”服务志愿者就会立即去菜市场买菜并烹饪出可口的饭菜送到老人家中,而老人仅需支付买菜的钱即可。
“‘爱心厨房’真是给咱们社区老人办了件实实在在的好事啊!”宫淑坤老人说,家里就她和老伴儿两个人,都上年纪了。“爱心厨房”开办后,她每天中午都不再需要买菜做饭了,想吃什么就打个电话告诉一声,没打电话的情况下,“爱心厨房”的志愿者还主动打电话询问她想吃些什么。这既调剂了老两口的生活,也让远在外地打工的儿子能够放心。
“爱心厨房”开办以来,除了让辖区有需要的群体得到了帮助,也让工作人员收获了宝贵的亲情和感动。
百岁老人何桂珍是社区的一个服务对象,除了为她送餐外,社区还在逢年过节的时候为她送去祝福。老人过百岁生日那天,社区“爱心厨房”的工作人员一大早就来到了老人家中,为她精心准备了饺子和水果。老人看见社区工作人员后,神采奕奕地坐了起来。由于老人眼睛看不见了,她就用手去摸每位给她送餐的工作人员,“我喜欢这些年轻人,她们来了我就有精神,和她们说话觉得很贴心,她们就像我的孙女一样。”老人高兴地说。
如今,弘升社区的空巢老人们在“爱心厨房”的悉心照顾下,不但省去了买菜做饭的“麻烦”,生活还得到了很大改善。
社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截至目前,“爱心厨房”共为空巢老人送餐400余次,受益500余人。随着时间的推移,“爱心厨房”的服务范围越来越大,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当初只为“空巢老人”做饭,如今服务对象已经延伸到孤、老、残、弱及留守儿童;工作内容也由当初买菜做饭扩展到理发、洗衣服、修家电、做针线活、外出跑腿儿等多元化服务。
雷锋精神永流传
“人民警察秉承的是忠诚、为民、公正、奉献、廉洁的价值观,遵循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准则,所以我们更应该首当其冲将雷锋精神传承下去,并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地完善、发扬它。这不是义务,而是一种责任。”这是记者前不久在抚顺县公安局后安派出所采访时,派出所所长王波对记者说的一句话。
也正因如此,抚顺县公安局后安派出所在打击犯罪、服务群众的基础上,时刻不忘发扬优良传统,践行和传承雷锋精神。2013年,后安派出所与抚顺市团委取得联系,并在其支持下成立了抚顺县“三块石雷锋志愿者指导中心”,带动辖区更多的群众学雷锋、做雷锋,争当新时代活雷锋。
值得一提的是,“三块石雷锋志愿者指导中心”成立仅一个月就吸纳了辖区内200余名百姓雷锋志愿者。在这些志愿者中,有普通的群众,有个体经商户,也有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这支雷锋志愿服务队常年活跃在美丽乡村建设、捐资助学、慈善义工等社会公益领域,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推动了全县学雷锋活动的深入开展。
王波告诉记者,美丽乡村的创建取决于好的治安环境、经济的发展状况、群众的居住环境及人们的向善意识。后安派出所成立志愿者团队的目的在于带动群众发扬传统美德、传承雷锋精神、融入人民群众、共建美丽乡村。以组织植树活动实现生态立县的宗旨,以敬老活动实现美德的传承,以环境整治活动实现整洁的村容村貌,以提高群众素质实现好的治安环境,以组织各类活动实现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以此团结警民关系。
“三块石雷锋志愿者指导中心”成立以来,春季,为困难群众购买玉米种子和化肥;夏季,深入村屯宣传法律知识;秋季,帮助困难群众、留守老人收庄稼;冬季,为困难群众送年货等。还有一件事,志愿者们不分四季,一直都在坚持,那就是为孤寡老人理发。在后安镇每个村都有孤寡老人,特别是后安镇敬老院离镇内约17公里,有30余名老人,但只有4名工作人员,在此居住的老人多数为自理能力较差人员,平时到理发店去理发,不仅路远、行动不便,还有的理发店因嫌老人脏而不愿给他们理发。作为雷锋志愿者,他们担起了这个任务,争取让每位孤寡老人都能方便理发。为此,在志愿者服务队成立之初,就为每个村和敬老院购买了一套理发工具,并每月定期上门为他们理发。
此外,每当雨季来临,后安镇经常面临水患。五龙村与李家村路段由于地理位置原因是积水的重灾区。几乎每次发水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财产损失。为了保护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志愿者团队决定在此段河堤植树固土,同时也能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2015年5月8日早上7点,在后安派出所的倡导下,13个行政村的公安协管员分别带领雷锋志愿者共计117人,在后安镇四道村敬老院门前齐聚,在简短的发言后,连同民警在内的137人前往五龙村与李家村河堤段进行植树活动。植树当天,志愿者们克服了气温高、风沙大的不利因素,为7.3公里的河堤种植25000株刺槐树苗。
抚顺县“三块石雷锋志愿者指导中心”的成立给群众提供了便利服务,成为了一支有秩序、有组织、有力量的爱心团队,相信以雷锋精神为宗旨的志愿服务队会成为服务经济发展、建设美丽乡村的主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