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宫组长”将爱心和服务传递给百姓

来源:辽宁法制报 | 作者:记者 栾岚 通讯员 王圣文 | 发布时间: 2017-03-27 14:04
  年近八旬的赵云清、宫玉梅夫妇是丹东市元宝区兴东街道泰美社区九江公寓小区的老住户,住在这个大院30多年了。1983年起,先是宫玉梅当小区居民组长,成了居民口中的“宫组长”。她每天义务为居民服务,小区居民有什么事,总是第一时间想到她。她在社区还建立了“调解室”,在这个20多平方米的调解室里,处理居民的纠纷。2003年,宫玉梅患脑血栓卧床,患直肠癌的老伴赵云清接过宫玉梅“组长”的担子,接着当起小区“管家”。



赵云清、宫玉梅夫妇
 
  为社区义务服务30多年
 
  “他们是小区的‘夫妻管家’,30多年来为大家服务,就像一对‘活雷锋’。”泰美社区工作人员都这样夸赞赵云清和宫玉梅夫妇。
  九江公寓原址是某单位家属院,后来单位改制,这个院便没有了“娘家”,清扫保洁、垃圾清运马上就不到位。那时候,宫玉梅每天提着扫把、拖把,在小区里里外外扫地、拖地,还把周围的杂草都清理干净。一开始,赵云清对老伴的做法并不理解,“又没有钱拿,干吗每天把自己搞得脏兮兮?”
  后来发生了一件事让赵云清改变了想法。1994年,刚退休的赵云清被查出患上了直肠癌,他回忆说:“我以前在外地工作,病历调回丹东很难。”街道工作人员听说后,帮助赵云清调回了病历,解决了医疗费报销问题。
  “生病期间,邻居多次来家中看望我,鼓励我与病魔斗争。”赵云清感受到了家人一般的关怀。他意识到,老伴做得对,“只有小区邻里互助、相亲相爱,才能小家大家一家亲。”在宫玉梅的影响下,患病的赵云清渐渐加入到了打扫楼道和打理楼前花草树木的队伍。从此,小区里的居民经常会看到一对朴实老夫妻忙碌的身影。
 
  老伴接力“宫组长”做好事
 
  然而赵云清没有料到,更艰难的日子来了。2003年,宫玉梅突然病倒,他一下子着了慌——自己有病,老伴又病倒了,为了不给儿女增加负担,赵云清一肩挑起了照顾老伴的重担。照顾卧床的老伴已是手忙脚乱,小区工作眼看无人打理了。
  “宫大姨住院期间,我们去看望她,她断断续续地念叨,小区里有两家人有矛盾了,等她病好后就去帮他们调解……”社区党委书记赵玉霞感动地回忆说。
  宫玉梅病中始终放心不下小区的工作,委托他人又不放心,赵云清看在眼里,急在心中。想来想去,赵云清作出了一个勇敢的决定——一边照顾老伴一边担起居民组组长工作。赵云清找到社区负责人坚决地表示:“居民组工作,不能因为老伴病倒而中断,我愿意继续接管。”
  从此,每天早上5点多,赵云清便开始了工作:简单洗漱后,帮老伴穿衣、吃饭、喂药、收拾家务,然后推着老伴到楼下“巡视”。他看到停放得不整齐的自行车,便上前挪挪;发现垃圾桶坏了,赶紧通报给物业;遇到认识的人,都会问问对方近况,听说哪家出现矛盾纠纷,立即上门询问调解;挨家挨户地传达社区的通知;晚上,赵云清给老伴喂完饭就从家里出来,成了夜间安全巡逻员,看看是否有可疑人员进入小区,经常一直到深夜才回家……
 
  耐心调解百姓纠纷事儿
 
  今年3月,小区11号楼的两户居民出现了纠纷,他一次次地登门调解,双方终于握手言和……经他出面调解的纠纷,总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而居民们对他的称呼也从“宫组长的老伴”变成了“赵组长”。
  还有一次,赵云清在小区里发现一小男孩窝在楼道中瑟瑟发抖。他将小男孩带回社区。在“调解室”里,赵云清轻轻抚摸着小男孩的头问道:“小朋友,怎么了,有什么委屈跟我说吧!”小男孩还未开口眼泪已经夺眶而出:“我拿了家里钱去打游戏机,妈妈知道后就打我,爸爸还用脚踢我,我很害怕就逃了出来……”赵云清看着小男孩青肿的左脸和嘴角的血迹,决定找男孩父母好好谈谈。“你们做父母的怎么能这样狠心呢!小孩子不懂事,做父母的应该好好教育、引导才对,怎么可以殴打自己的孩子……”赵云清严肃地批评了男孩父母,然后又语重心长地教育小男孩说:“你还是一个孩子,离不开父母和老师的教育,要想今后有出息,就应该在家好好听父母的话,在学校听老师的话,努力学习……”
  3个多小时的真诚交流,让小男孩一家三口都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