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网格上的“红网”工程

来源:辽宁法制报 | 作者:记者 王大海 | 发布时间: 2017-03-06 09:25
  不是“网红”而是“红网”。盘锦市大洼区东风镇综治委员王洪利告诉记者,“红网”就是“红色网格”,东风镇党委结合社会治理体系改革,以单元网格为单位组建党组织,在管理方式、理清职责上下工夫,实现党建网格化,伴随着“红网”工程实施,东风镇的人们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便民服务。
  为探索和推进党建引领农村社会治理工作,实现党建工作和社会治理的相互融合,最大限度地激发党建活力,提高社会管理与服务效率,东风镇党委在调查研究、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在全镇倾力打造党建网格化服务工程,暨“红网”工程,以网格为单位,实现社会资源共享,推进全镇的综治工作。
  东风镇在网格内由网格管理员也就是网管员牵头协调成立党小组,组建志愿者服务队,构建出以镇党委为核心,以村级党组织、党建中心为节点,网格党小组为基点,各类组织参与联动的“一核多网、一网多格、上下贯通、相互联动”管理架构,形成“一格一员一小组,整合资源建队伍、多元服务全覆盖”的运行模式。网格内实施点对点、面对面的全方位服务,使每一寸土地都有人管,每一个呼声都有人倾听,每一项任务都有人落实。“红网”工程推进了东风镇的综治工作。
  在“红网”工程中,下至各村里的每名网格员都能准确地掌握自己所管辖网格范围内的社区服刑人员、社区矫正人员、易肇事肇祸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刑满释放人员、吸毒人员、空巢老人的状态。及时排查和化解问题,力争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所有问题都能控制在萌芽之中,确保全镇的社会和谐稳定。
  同时,镇网格大数据平台利用人防、物防、技防等天网工程随时掌控全镇的每处角落,每一个细节,随时了解全镇的动态和不稳定因素。在东风镇水库村第三小区,每天人们都可以看到村网格员齐秀娟走村入户的身影。她是村妇联主席,也是一名共产党员。党建网格化后,她又成为村网格员。她待人热情,与人为善,在村老百姓中很有影响力。她不仅工作认真负责,而且乐于助人,能够时刻心系群众,用自己的工作和真诚赢得了老百姓的信赖和认可。
  在网格工作开展中,每个网格员要能娴熟地开展工作。齐秀娟作为一个“坐地户”,她将网格员工作融入了自己的生活日常,能够每天按照网格工作要求,随走随拍,随拍随传,随传随处理。即使是午饭后、傍晚时的“串门子”,她也能顺便聊一聊网格工作,在欢快的“唠家常”中,将问题解决了。村里的每一个角落都能看见她,哪里有她,哪里就有笑声。
  前不久,齐秀娟到隔壁村组走亲戚时发现,该网格内印某家和前边邻居杨某家,因为边沟引发了矛盾。得知这一情况后,她第一时间来到印某家,做其媳妇的思想工作,耐心讲解现在边沟的环境和用途,告诉她政府所建边沟的好处,是为了方便大家,不是个人行为,应该好好利用边沟,不能因为自己的一点小小的行为和思想,阻碍边沟畅通从而造成邻里之间的矛盾,希望得到她和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她做了近一个半小时的思想工作,印某一家人终于明白了这个道理,脸上也有了笑容。
  齐秀娟随后又来到杨某家,老杨是个比较倔强的老人,他一心以为边沟就是他家的,他说:“对着自己家房基的地就属于自己的。”齐秀娟笑着对他说,政府修建边沟就是想让村民在雨季上下水畅通,也是为了环境的干净整洁,虽然每一条路和每条边沟都不属某个人、某一户的,但最终受益的还是百姓自己,每户老百姓都应该爱惜它,利用好它,而不是为了它和邻居之间你抢我夺地“争地盘”。
  一番话语,打动了老杨。最后,老杨也转变了生硬的态度,配合了她的工作,主动和印某言归于好,同用此边沟,从此没有再发生此类矛盾。
  类似这样的事件在东风镇网格员的日常巡查走访中数不胜数。作为社区、村级网格员,齐秀娟深知网格工作的重要性,自己也严格要求自己。东风镇“红网”工程的实施,致力于破解本镇综治工作不到位,管理难度大、作用发挥差的难题,努力构建起以网格管理工作引领全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新模式,畅通群众利益诉求渠道,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真正让党建的“红网”工程带动全镇的社会稳定。以稳定的平安和谐推动党建的不断深入,使综治工作扎根到网格、服务于群众,通过“人到格中去,事在网中办,上面千条线,格中一根针”。实现资源共享利用合理化、服务群众网格化,使综治工作延伸到每个角落,让综治工作在社会治理中得以充分的发挥和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