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最末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
抚顺市望花区光明街道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中,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紧密整合,探索打造出具有光明特色、市域特点、满足群众需要的“新时代幸福光明雷锋干线”治理新模式。
“新时代幸福光明雷锋干线”治理新模式
把网格建在支部上,选配党支部书记、社区干部担任双网格长
把管理抓在网格中,创新打造网格“六色分类法”
让服务走进网格内,提供有力有效的专业化“一站式”服务
凝聚基层社会治理合力
“对于网格化管理,相信您肯定不会陌生,咱街道的网格和网格员与其他地方有着很大的不同。”初见记者,抚顺市望花区光明街道党工委书记王晓月就开门见山地介绍起了“雷锋干线”。
光明街道在原有各类网格的基础上进行重新梳理、有效整合、多网合一,织密治理服务网。
把网格建在支部上。实行党组织网格管理全覆盖,全面深化网格“双长制”,选配党支部书记、社区干部担任双网格长,建立“网格长—网格员—楼长—单元长”四级网格运行体系,建强由专职网格员—兼职网格员—志愿网格员组成的网格工作队伍。
把管理抓在网格中,创新打造网格“六色分类法”。王晓月说,通过“6+3+X”“六色分类、三类细化、X项排查”实现“家庭情况清、人员类别清、隐患矛盾清、区域设施清、商户情况清”的“五清”目标,分类管理、精准服务,综合提升网格管理效能。
让服务走进网格内,提供有力有效的专业化“一站式”服务。
增强基层社会治理定力
“邻里之间有啥矛盾基本都不用出社区就能解决啦。”光明街道曙光社区76岁的李爱民大爷看到王晓月带着记者在社区里参观,主动上前对记者说。
去年以来,社区先后建立了矛盾调解服务站、开辟了“评理说事点”,对网格内的大事小情进行议事协商,让法治阵地“活起来”。除此之外,社区还完善了法治文化广场、打造了心理咨询室等服务阵地,定期开展普法宣传、矛盾调解、心理咨询、法律维权等活动,让法治阵地“动”起来。光明街道激活法律援助工作站、人民调解工作室、司法行政代办点实战作用,构建法律咨询、法律援助、人民调解、法治宣传、社区矫正、公证服务等多维一体的法治阵地,满足居民群众法治需求,让法治阵地“富起来”。
要想基层的矛盾纠纷均能得到妥善化解,法治保障队伍的培育必不可少。光明街道率先发动网格长、网格员、楼长、单元长、居民志愿者组建网格平安志愿者队伍,开展平安巡逻、邻里纠纷化解、安全隐患排查。挖掘网格内优秀调解员成立个人调解工作室,不断升华调解品牌。
值得一提的是,该街道推行“多元联动化解矛盾纠纷”机制,即建立楼院、网格、社区、街道、联盟五级矛盾纠纷化解模式。鼓励社区善治,定期组织居民评理说事,通过人民调解工作室化解网格内重大事项和矛盾纠纷。实行街道包保,通过街道班子包信访案件,街道工作人员包特殊人群,定期开展上门随访、心理慰藉、政策帮扶等活动,切实消除矛盾。不断强化与政法、公安、司法等多部门合作对接,快速果断处置各类突发事件,推动信访案件化解,以共建推动共治、以共治促进共享,多元联动化解矛盾纠纷。
激发基层社会治理活力
记者在走访参观光明街道的多个社区时发现,雷锋式民意践行站、个人调解工作室、党员家庭服务站等场所如今都成了“评理说事点”,居民们采用开门说事、评理调事、便民答事的方式解决身边的大事小事。每个社区还能通过联商联议,引导群众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
记者发现,社区制定的社区居民公约都在显眼的位置可见,用以与居民安全息息相关又容易落实的约束规范,引导广大群众开展自我管理自治服务,以“居民公约”赋能“社会治理”,有效推动居民自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