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大石桥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陈哲


“对大多数老百姓来说,到哪里办事都顺顺当当不受一肚子气,白天上班不用担心家里被盗,晚上出门不会出事。舒心、有安全感,这就是平安。”日前,大石桥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陈哲向记者介绍大石桥市平安建设的时候,言简意赅地道出了广大老百姓对平安的要求。接着,他话语凝重起来,说:“平安建设是复杂的工程,是一项需要有关部门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它要求政府部门进一步转变思想,提高服务水平,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同时要不断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整合资源,构建平安防控网,给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提升老百姓的安全感,让人们有幸福感。”
全力开展平安建设
平安建设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全面确立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进一步统筹整合资源力量,进一步增强平安建设的系统性、整体性。——陈哲
就大石桥的平安建设工作,陈哲向记者介绍了近年来大石桥开展平安创建的一系列专项行动。特别是今年,大石桥市狠抓顶层设计。制定了《关于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并以综治委十个专项组为依托,组织完善了平安创建工作。
其中大石桥市狠抓基层基础,建立了市、镇、村三级服务管理平台298个,基础网格888个,纳入专兼职网格员1045人;完成了网格图谱化绘制,将重点人员全部定位在网格之中。推进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息化和警务“四项整合”长效机制建设。
在大石桥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部门认清新形势,适应新常态,找准切入点,通过综治牵头、部门引导、政策发力、科学规划,不断整合社会资源,优化联防联控格局,织密了一张社会治安防控网络。
全力整合社会防控资源
近年来,社会治安领域各种矛盾问题交织叠加,给平安建设带来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因此,大石桥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将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作为推进“平安大石桥”创建的重要抓手。——陈哲
今年4月,大石桥下发了《关于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文件中明确了“以突出治安问题为导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信息化实战化为引领,以防控基础建设为支撑,建立健全点线面结合、网上网下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打防管控结合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工作目标。
陈哲说,为切实推进社会各方力量参与社会治安防控建设工作,大石桥市还陆续下发了《社区社会治安群防群治工作实施意见》等一系列专门文件,对各部门、各镇区组织引导企事业单位、平安志愿者等参与社会治安防范工作进行要求和规范。
陈哲介绍,每年大石桥市综治委还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支持,对在社会治安防范工作中作出贡献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给予“平安企业”“平安单位”“平安建设先进个人”等表彰奖励,推动了社会各方参与治安防范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全力完善警民联防机制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结合本地区民营经济占主导这一特点,按照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要求,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社会治安防控建设,全力弥补公共投入上的不足。——陈哲
“由公安机关和各级政府指导规模以上企业参与企业周边地区的治安防控工作。”陈哲向记者介绍。
陈哲接着说道:“大石桥市在24家星级企业设立了驻企警务室,在85家规模企业设立了干警联络员,建立了警企联动机制,不仅弥补了警力不足的问题,又加强了社会面的治安控制。我举几个例子。有一家企业,每天派出10名保安配合辖区派出所参与社区网格化巡逻,使当地的治安案件连年下降,刑事案件发案为零。还有一家企业警务室与企业监控室联动,将企业自建视频监控向周边主要街路延伸,受到了当地居民的欢迎。目前,全市实现了辖区内大联防、大防控,极大提升周边地区治安防范水平。我市还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参与技术防范工作,采取政府政策扶持、公安部门监管指导、企业提供免费安装、有偿服务的形式,由民营企业投资1500万元成立技防安保公司。为全市2200余家企事业单位、学校、沿街商铺、个人住宅等安装联网报警系统,全部与公安指挥中心平台联网对接,并融进公安监控平台工作。”
全力构建社会治安屏障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目标是建立起一套专职化、社会化的工作体系。大石桥市在不断增加政府投入的同时,还全力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陈哲
陈哲向记者介绍,今年,根据“屯兵街面、贴近群众、警力延伸”的工作要求在全市主要商业区、街路、广场建立了6个警银便民服务工作站,打造集多媒体终端、信息发布、银行存取、治安管理、监控报警于一身的现代化综合智能服务体。目前,每个工作站配备3名民警、20名辅警、20名巡防队员实行24小时轮班值守巡逻,使城区出警由5分钟缩短到3分钟,成为公安机关发现违法犯罪的前哨点,情报信息资源的收集点,治安防范管理的宣传点和便民利民的服务点。
大石桥市还注重发挥出租车司机群体的作用,建立了流动治安防控网络,聘请了360名政治素质好,责任心强的出租车司机,在全市形成了“出租小车满街走,治安信息到处有”的信息反馈格局。
陈哲说,大石桥将不断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工作机制,继续发挥好各方力量,积极引导社会资源共同参与平安建设,切实提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水平,为“平安营口”建设和群众安居乐业,营造和谐、安全、稳定的治安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