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年来,在省委政法委的直接指导下,鞍山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命案可防、命案必防”理念,坚持把命案防范治理作为推进平安建设和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的重要举措,作为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大事来抓,有效形成自上而下的命案防范治理责任体系,命案发案起数和死亡人数逐年下降,鞍山市对命案防范工作新途径的有益探索值得借鉴。
基层司法所工作人员正在接待当事人
未雨绸缪 强化数据分析研判
年初,鞍山市委政法委对全市5年间发生的命案,从命案的发案原因、发案地点、发案时间、集中月份以及犯罪嫌疑人职业、年龄、文化程度等方面进行了逐案分析和综合研判,制作了鞍山市命案发案地图,图标颜色划分为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4个等级,详细标注全市“县、乡、村”的命案发案情况,精准到每个乡镇(街道)的发案起数,细化到每一起命案的具体死亡人数,图标数据一目了然,准确掌握全市命案防范重点县区和乡镇(街道)命案情况,实施挂图作战、动态管理、精准防控。
通过数据剖析显示,在进行深入细致分析研判的基础上,鞍山市委政法委进行了科学谋划、系统治理,坚持问题导向、靶向施策,以“大喇叭”宣传命案防治广播剧为突破口,强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抓细抓实命案防范治理各项关键举措,推动相关部门力量下沉,整合多方力量参与,探索命案防范工作的新途径。
突出主体 构建防范责任体系
鞍山市委压实“一把手”的“第一责任”,明确各县(区)委书记每月调度命案防范治理工作开展情况,了解掌握命案防范治理有关情况,召开会议部署安排命案防范治理工作。明确乡镇(街道)党委书记每月召开乡镇党委会议,调度派出所、司法所、综合执法、民政、妇联、村(社区)专题分析研判命案防范形势。
在全市建立“市、县、乡、村”四级命案防范治理责任体系,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共确定命案相关责任人2976名。规范命案追责问责机制,开展命案逐案跟踪督导,实行命案发案重点地区挂牌督办,进一步压实责任。
联动监管 多元化解加强管理
多年来,市委、市政府积极推动鞍山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平台、110“双零融合”,深入推进派出所、司法所“双所”联动。以鞍山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平台建设为抓手,建立了一网统管、分类办理、快速反馈、大数据分析、量化考评、综合利用结果的群众诉求办理工作新模式,实现110接警台与市12345平台双向分流、无缝衔接。市12345平台运行以来,办理群众诉求突破100万件,群众满意率达97%,新增信访量大大下降,在汇集民声民意、解决群众诉求的同时,收到了预警风险、化解矛盾的效果。
充分发挥基层派出所、司法所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方面的主力军作用,协调联动、齐抓共管做好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工作,解决派出所、司法所各自为战、单打独斗的问题,取得“1+1>2”的聚能效果。大力推广诉调对接一体化,积极构建“大调解”的多元解纷机制,同时动员群防群治力量广泛参与命案防范治理,畅通渠道、倾听呼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鞍山市委政法委进一步压实公安、卫健、司法、民政、残联等部门和基层乡镇(街道)对特殊人群的管理责任,加强排查、全面摸清全市特殊人群底数,开展常态化社会危险性评估,根据风险评估等级因人而异制定教育、帮扶、矫治、管控等服务管理措施。
实用宣传 增强群众防范意识
鞍山市委政法委会同卫健、科协等部门积极整合心理咨询专业人员和志愿者服务队伍,组建了市级心理健康服务队伍,现已招募专业人员289人,开通鞍山市24小时心理咨询热线。共同组织了全市命案防范治理心理健康培训,分别对社会心理服务队伍、志愿者队伍、培训团队以及政法机关工作人员、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教师、医务人员等基层一线人员开展轮训,累计培训1000余人次。
同时注重强化公众心理健康宣传,广泛开展多渠道的心理健康精神卫生宣传活动。加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后期的社会心理服务、疏导和危机干预工作,对重点人群持续开展人文关怀和跟踪帮扶,成立全市心理健康调适中心,对在学习、工作、人际交往、婚姻恋爱等过程中遭遇心理困境的来访者、各类心理障碍患者以及缓解期的精神疾病患者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服务,打造共同建设、共同治理、共同分享的新时代社会治理新格局。
服务前置 人文关怀彰显真情
针对以往命案防治宣传工作存在公式化、碎片化、表面化、流程化的不足,自今年2月份以来,鞍山市委政法委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大喇叭”宣传命案防治广播剧等系列命案防治宣传活动。
创新以案说法的宣传模式,从2014—2019年以来审结的命案中,挑选邻里矛盾、家庭纠纷等方面的40起典型案件,经过梳理加工,通过讲故事的模式,最终形成4万余字的《命案启示录》(共三册),印发11万本下发至乡镇(街道)及村(社区)。
鞍山市委政法委与市新闻传媒中心合作,将《命案启示录》改编成40集命案防治宣传广播剧,市级广播电台每周两次播出,县级广播电台每周5次播出。同时采取“大喇叭”宣传方式,在全市所有村(社区)进行播放。为加强常态化命案宣传制度建设,固化了“大喇叭”宣传模式,会同市委组织部制定下发了《鞍山市命案预防“大喇叭”宣传工作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命案防治宣传的责任主体、覆盖范围、宣传方式等要求,对未按照要求完成的进行追责问责。
数字点击
近年来,鞍山市命案发案起数和死亡人数逐年下降,特别是2020年,全市命案发案起数和死亡人数与2019年相比分别下降28.1%和22.9%,为历史最低值。同时,充分利用各种方式、载体加强命案防范治理,其中,鞍山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平台即原鞍山市民心网(8890)大数据平台运行以来,办理群众诉求突破100万件,群众满意率达97%,新增上访量大大下降,努力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命案防治“大喇叭”宣传已覆盖全市95个乡镇(街道)、1178个村(社区),累计播放时长达5000多个小时,群众参与人数达120多万人次;加强群防群治力量建设,在全市建立人民调解组织1310个,聘任人民调解员6166名,其中专职调解员117名,建设个人调解工作室129个。
展望
下一步,鞍山市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按照省委工作要求,进一步提高认识、压实责任,持续强化“命案可防、命案必防”理念,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防在第一位,突出构建“大安全”格局;突出建设“大防控”体系,深化命案防范治理,切实维护社会治安和公共安全;突出完善“大化解”机制,防范化解社会矛盾和风险隐患;突出提升“大治理”效能,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以更大力度深化平安鞍山建设,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