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前屋后的环境卫生、义务巡逻、垃圾分类都可以攒积分,还能兑换生活用品,真是两全其美!”3月25日,在鞍山市千山区东鞍山街道獐子窝村的“善治银行”内,村民赵洪林正在用“四叶草”徽章积分兑换生活用品。
獐子窝村曾经是一个组织软弱涣散、集体经济薄弱的村庄,现如今,该村以村级事务管理积分制为“杠杆”,撬动了乡村治理难题,獐子窝村不断“加分”,“积”活了农村生产力,村集体经济收入从无到有,走出了一条脱贫摘帽的乡村振兴新路子,摘得“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荣誉。
村民参加义务巡逻、开展垃圾分类、参与除草等每次加2分,参与村集体经济劳动每次加5分,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扣10分……獐子窝村以党群服务中心为基点开展网格化管理,确定积分制管理内容,制作乡村治理积分“四叶草”徽章、“乡村治理积分台账”,将兑换积分的“善治银行”建在8890幸福驿站内。
“积累相应额度的‘四叶草’徽章积分,到‘善治银行’中兑换所需的物品。”村党支部书记王希楠告诉记者,村里还为每一户建立了“乡村振兴”档案袋,分门别类对家庭成员的积分情况、好人好事、发展贡献、工作成绩、不良行为等进行记录,年底进行张榜公示,让村民又晒成绩又照镜子。这样既影响了“钱袋子”,又影响了“面子”,有效规范了村民行为,最大限度激发了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生产和参与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积极性。
老张曾是村里有名的“懒汉”,如今成了“勤快人”,谁家有农活他都帮着干,谁家有个大事小情他都跑前跑后。现在,老张还“承包”了村广场的清扫工作。
村庄美了,产业旺了,邻里团结互助,村民自觉离开酒桌、牌桌,自觉参加村里的志愿服务,爱上了技能学习、守法致富。
獐子窝村还着力健全基层自治机制,推进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努力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行之有效的积分兑换激励机制构筑起了乡村治理的最大“同心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