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10月10日,本报刊登了沈阳市沈北新区财落街道大辛二社区“新农村新看点”的第一篇报道,将大辛二社区的幸福生活进行了描绘。
本期的第二篇报道,讲一讲大辛二社区村规民约的那些事。
一天,大辛二社区办公室里响起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社区工作人员小单急忙接起电话:“您好,大辛二社区,请问您有什么事?”
电话里传来一个声音:“我是街道办事处的,有个事通知你们一下,明天下午区里主要领导和其他乡镇的负责人要到你们社区观摩文化活动展示,你们好好准备一下。特别是秧歌队,服装一定要换上新的,这可是展示你们社区文化工作的一个好机会啊!”
听到这,小单赶紧说:“对不起,明天我们的文化活动不能展示。”“什么?不能展示?说说吧,什么原因?”一听小单说活动不能展示,电话那边的工作人员急了。
小单赶忙向对方解释:“我们社区《居民公约》规定,有居民去世三天内不能组织娱乐活动,昨天有一个居民刚刚去世,所以不能组织活动,实在对不起。”
小单说完话,电话另一边沉默了,过了一会儿,电话里传来声音:“对不起,我刚才的话有点急躁,明天活动的事,等我请示一下领导再给你答复。”
放下电话,小单望着墙上的《居民公约》,心里忐忑地想:“也不知道领导会不会不高兴。”
突然,电话铃声又响起,小单接起电话,电话那头还是刚才的人:“明天观摩活动照常进行,区领导说了,没有活动就是最好的活动,更值得大家去看看。区领导还说,要向你们表示他的敬意!”
为了展现新农民的良好形象,规范了居民的言行,建立培育新农民的方向标,大辛二社区去年公布了一份《居民公约》,其中对维护公共环境、营造文明社风、爱护公共财物、遵守法律法规、保护社区平安、参与志愿服务和打造社区文化等七个方面都作了规定。
其中,小单所说的“在大辛二社区居住的居民过世,社区文化广场将停止娱乐活动三天”就是《居民公约》中的一条。
“村民变居民,不仅仅是一字之差,更不是靠简单地征地上楼就完成的,而是要从整体上升级转型。”大辛二社区党委书记田志革说,一字之变,变的是生活方式,更是思维方式。而在这当中,最难实现的就是对传统的继承和改良。
当田志革的父亲去世时,大家的目光不约而同地聚焦在他的身上。没有声张,没请鼓乐,三个小时内处理完了父亲的后事,田志革用行动践行了《居民公约》中“丧事简办、丧事新办、生前多孝、死后不叫”的规定。
此后,儿子结婚,田志革依然是不声不响,不操不办。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田志革的引领下,《居民公约》已进宅入户、深入人心,成为居民自觉校正言行的一把尺子。如今,大辛二社区的居民都严格遵守着《居民公约》,成为了新农村的新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