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中山区创新“五个坚持”模式,以政治引领、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强基、智治支撑“五治融合”为目标,着力优化市域社会治理体系,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幸福、和谐中山。大连市中山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曲波远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对“五个坚持”模式进行了解读。
坚持政治引领 统筹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
中山区研究制定出台《中山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任务分工及评价标准》,将中央任务具体划分为治理体制现代化、工作布局现代化、治理方式现代化3个版块、17个重点任务、40个分解任务和215个基本要求。进一步深化“五治融合”中山实践,统筹推进国家安全、扫黑除恶、风险防范、市域治理等各项工作,着力打造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化治理新模式。
坚持法治保障 全面加强政法队伍建设
中山区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以省委政法委“1+13+N”制度体系工作要求为指导,以《中山区政法干警三年政治轮训工作规划》为抓手,实施司法质效“阳光工程”,持续开展审判、检务、警务公开,常态化开展案件评查。强化正向激励机制,政治建警,科技强警,将执法规范化建设、服务能力建设、政法文化建设有机融合,提高执法司法公信力。加大互联网金融风险警示力度,重点打击“套路贷”违法犯罪,为受害群众挽回经济损失上亿元。
坚持德治教化 率先打造三级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通过评选“人民满意政法干警”“金牌人民调解员”等系列活动,中山区着力打造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平安建设典型。充分发挥见义勇为专项资金作用,全区3276名平安志愿者在平安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全市率先构建以“心悦”命名的“区级基地—街道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三级社会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开展“订单式”心理疏导及咨询服务。15个“评理说事点”通过“民情恳谈会”“普法宣传大家谈”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强化了德润人心的道德引领作用。
坚持自治强基 充分激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活力
中山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挖掘居民核心需求,设立市域治理现代化特色项目专项经费,推出的青泥洼桥商圈周边“防高空抛物”和校园周边“平安护校队”等项目深受群众好评。通过“商议”“决议”“协议”“评议”四步工作法及“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评、民事民享”工作法,极大激励了居民参与社会治理的热情,由“要我参与”向“我要参与”转变,最大限度激发基层社会治理自治活力。
坚持智治支撑 构建智慧化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中山区统筹布局升级联合指挥中心,打造“智慧政法”指挥系统,将大数据应用拓展到市域社会治理领域,努力实现对全区各类要素的实时有效掌控、对各种风险点的可视化管理、对各部门的全方位联动。在全市率先成立“中山区市域治理现代化建设研究中心”,聘请市委党校、在大连高校专家学者为首批特聘研究专家,发挥智库作用,聚焦热点难点,通过专题研讨、重点课题研究、出版年度社会治理文集等活动形式,汇集众智贡献治理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