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自治活力得到释放 法治思维渐入人心 道德风尚逐步形成——本溪“三治融合”打造基层治理新格局

来源:辽宁法制报 | 作者:周鹏 驻本溪记者 李滢乐 | 发布时间: 2020-11-10 10:36

  要解决市域社会治理急需,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推进“自治、法治、德治”融合是必不可少的主要途径。

  近年来,本溪市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有序推进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不断丰富市域社会治理方式创新的生动实践。

  自治活力得到释放、法治思维渐入人心、道德风尚逐步形成,在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中,本溪通过“三治融合”打造了基层治理新格局,绽放出现代化创新发展之花。

  自治为基 人人参与基层民主自治

  每天,本溪的“东明一条街”都熙熙攘攘,早市和商户都为附近居民带来了许多便利,但也为本溪市明山区东明街道东明社区的居民带来了诸多不良影响。

  为了减少对东明社区居民的影响,社区议事委员会召集商户召开“协商议事会”,围绕重点事项现场协商的原则,让“会上说”变“实地看”和“现场说”。

  经过协商,居民和商户最终达成一致,决定建围墙把商户与居民生活圈分隔开,既解决因业户经营造成小区脏乱差的问题,又使整体社区面貌焕然一新。

  “协商议事会”就是畅通议题收集渠道,规范议事规程,引导辖区群众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办、自己的家园自己建”。

  除了“协商议事会”,本溪市还不断完善“平安议事厅”“红色管家议事会”“社情民意恳谈会”等多种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形成“有事好商量”这一基层自治的法宝,有效解决居民热点、难点问题。

  在农村自治方面,本溪也有好办法。

  在本溪满族自治县,12个乡镇(街道)已全部开展“守望相助报平安”活动,实现微信群全覆盖,并成立平安邻里应急小组。同时,本溪县各乡镇(街道)整合传统群防群治力量并设立志愿者服务站和平安志愿者服务团队,推动制定修订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不断拓宽基层自治路径。

  法治为本 为基层治理赋能

  在桓仁满族自治县向阳乡双合村,平均每一户人家都至少有一个“法律明白人”,他们不仅自己学法,还走街串巷送法到田间,组织村民学法。

  除了建立“法律明白人”队伍,桓仁县还建立了16个调解室和124个村民说事点,组建了1300余人的志愿者队伍,把“法治”融入百姓的日常生活中。

  据悉,本溪市在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中,不断推进“七五”普法规划,并提升“一社区(村)一法律顾问”覆盖率,利用本溪普法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平台深入开展普法宣传,全面提升公共法律服务水平。

  其中,溪湖区推出具有特色的“法治套餐”,由各街道综治办、司法所牵头组织辖区内职能部门全年进街道、社区、村入户举办“法治讲堂”不少于10场次,全面提升街道、社区、村域社会治理水平。

  南芬区完善矛盾纠纷排查摸排及“一站式”矛盾纠纷解决平台建设,司法部门引导律师参与复杂矛盾纠纷调解,并借助辖区外律师资源,组建南芬区法律顾问团,为百姓提供各类法律服务。

  德治引领 凝聚起强大向心力

  本溪市明山区卧龙街道韩家村还有两个别名,分别是“画家村”和“牡丹村”。一走进韩家村,就是沁人心脾、无处不在的牡丹文化,画牡丹、绣牡丹、爱牡丹已融入了这里的生活。

  韩家村于2014年成立了“明山区韩家村维莉产业创意基地”,随后充分依托艺术学校开展“牡丹魂”“中国梦”文化教育,营造健康淳朴、文明和谐乡风,活跃乡村精神文化生活。

  在“牡丹魂”的影响下,韩家村村民的生活过得越来越好,生活富了,笑脸多了,矛盾少了,村民们都主动投入到平安乡村的建设中来。

  本溪市一直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德治引领社会风尚。通过道德典型评选和各类文明创建活动,发挥传统文化的滋养作用,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其中本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各村(社区)纷纷组织开展“星级文明户”“最美邻里”“最美家庭”“身边好人”等评选活动,大力宣传和弘扬群众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的“道德模范”和“凡人善举”,为推进乡村德治凝聚起强大向心力。

  自治内消矛盾,法治定分止争,德治涵养人心。如今,在“三治融合”的推动下,本溪百姓逐渐形成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社会变得更平安和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