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喀左“道德银行”拓展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

来源:辽宁法制报 | 作者:驻朝阳记者 董楠 | 发布时间: 2020-09-23 10:52

  本报讯 记者昨日从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委政法委获悉,喀左县在推行“道德银行”建设工作中,走出了以道德引领推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全面升级的新路子。

  傍晚时分,在喀左县公营子镇桥子村的文化广场,忙完农活的黄学娟又支起了“义务理发”的摊位。自从今年加入“道德银行”志愿者服务队以来,她每季度都能通过义务为村民服务挣到大约15分的“道德积分”。她说:“一年下来,我能攒五六十积分,可以去镇上兑换一袋大米了。东西多少在其次,受到大家欢迎内心很满足。”

  喀左县委政法委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公营子镇围绕“思想进步、实用技能、律己守法、移风易俗、清洁卫生、创业致富、孝老爱亲、热心公益、政策明白、扶助感恩”十个方面的评比内容,将村民的道德行为量化为积分,一积分等值一元钱。村民可以凭借积分兑换生活物品,享受理发、洗浴、医疗等服务。

  除了兑换商品和服务,公营子镇还评选出星级户,可以享受免抵押、免担保、低利息的信用贷款。目前,全镇有6个村、181户被邮储银行、农业银行两家银行授予信用村和信用户,授信额度3620万元,已有26户信用户贷到信用贷款218万元,圆了脱贫致富梦。

  喀左县水泉镇水泉村创新“道德银行”活动载体,将全村1186户农户划分为37个网格,每一名网格员具体管理30至50户村民,并根据现实生活中的表现为群众道德打分,每个月还会组织一次“格与格”的互评互比。

  截至目前,喀左县“道德银行”建设工作已经在喀左县22个乡镇街区、75个行政村全面推开。同时,喀左县建立起了88支10560人参与的乡村志愿者服务队伍,在实现村风、民风和社会风气大转变的同时,促进了德治、自治、法治“三治”相融合,提升了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