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大石桥:帮扶“特殊群体” 营造和谐环境

来源:辽宁法制报 | 作者:记者 王大海 特约记者 张铁恩 齐海泉 | 发布时间: 2016-09-05 10:08
  当您的身边出现刑满释放人员、社区矫正人员、吸毒人员等时您会有什么感觉?反过来,这些人感受到您心里的想法,他们心里安稳吗?大石桥市通过对“特殊群体”的关心和管控,将这些问题化解于无形。
 
  帮扶“特殊群体”
 
  刑满释放人员杨某曾经是“二进宫”的典型人员,他在大石桥市综治办的帮助下,组织刑满释放人员互相帮扶,成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阳光帮教之家、禁毒反赌志愿者团队。现在“阳光帮教之家”团队成员有20余人。他们现身说法,以自己的经历去教育他人。去年9月,杨某因勇斗杀人嫌犯,被大石桥市授予见义勇为先进个人。
 
  大石桥市委政法委副书记、综治办主任胡远哲说:“纳入‘特殊群体’管控的人员,大多数都是可以帮助、可以转化的对象,因此我们要求各镇区、各部门和基层党政组织对纳入管控的人员不仅要找得出、管得住,而且还要结合实有人口管理,制定具体的帮扶措施及管理手段。”大石桥以“网格化服务管理建设推进年”活动为依托,在划分网格的基础上,将“特殊群体”人员全部定位在了887个网格之中,纳入到网格工作职责之中,采取定期联系、定期谈话等形式,准确掌握其信息、行踪和动态,并对他们的生活进行帮助帮扶,对他们进行警示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按照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的工作要求,大石桥市组织各镇区对全市精神障碍患者进行了排查、帮扶、救助,去年以来,登记新患者130名,其中3级以上重性精神障碍患者30名,全部纳入网格管理范围。为4名家庭贫困的较重精神障碍患者办理了低保,送治严重精神障碍患者2人。为解决精神病人治疗难、看病贵的问题,大石桥市还投入2700余万元建立了公立精神卫生康复医院,设立病床300张,将于近期正式投入使用。
 
  落实管理机制建设
 
  记者调查发现,为做好“特殊群体”的管控工作,推进各项措施有效落实,大石桥市成立了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市“特殊群体”管控联席会议制度,由综治部门牵头,组织公安、司法、卫生、信访等部门,定期召开协调会议、各片片会,及时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难题,实现有效沟通,打破了部门间的信息壁垒。
 
  大石桥市综治部门还将“特殊群体”核查管控工作纳入到年度综治、平安建设考评之中,进一步强化了各部门、各镇区的责任意识。核查管控工作涉及人员多、数据量大,为细化核查、精准定位,大石桥市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落实上级要求的基础上,还将“特殊群体”划分为11类单独小项,形成辖区、类别的独立统计,从而实现了全市各部门相互能够对比的核查体系,为后续的管控工作打好坚实基础,受到了上级部门的肯定。目前,大石桥市共排查管控各类特殊群体人员4000多名,全部纳入工作视线,归入网格管理。
 
  常态化整治为依托 
 
  大石桥市按照上级边排查、边管控的要求,将“特殊群体”核查管控工作纳入到严打整治“百日会战”和“常态化打击整治”工作之中,纳入到重点场所、重点领域排查管理之中。今年对涉及“特殊群体”管理的400余家单位场所进行了专项检查,同时,严格落实“特殊群体”管控的升降级制度,由公安部门严格把关,定期对工作对象进行考评。
 
  针对大石桥市毒情,在18个镇区全部建立社区戒毒(康复)组织机构,在277个社区(村)全部建立禁毒工作站,建立了800余平方米的城区戒毒(康复)中心,招聘30名禁毒社工。针对刑满释放人员,大石桥市采取无缝对接的工作方式,建立了一镇一站、一村一组的帮教网络,形成了家庭、社会和机关干部三结合的帮教格局。
 
  为加强社区矫正人员管理,成立了社区矫正教育管理中心,配备了2名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招聘了23名社区矫正助理员,建立了社区服刑人员社会调查评估、接受、管理、教育考核、奖惩、解除矫正等各个环节的制度和流程,对658名矫正对象实行了芯片式管控,重点对象手机定位率100%。
 
  “特殊群体”管理工作是建设平安社会、开展社会治理的基础工作,胡远哲表示,大石桥市将继续按照上级关于实有人口管理的系列部署,切实做好重点人员的管控服务工作,为平安营口建设和群众安居乐业营造和谐、安全、稳定的治安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