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宽甸满族自治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孙晓晖

8月17日,记者走进宽甸满族自治县委政法委。此行的目的是专访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孙晓晖,请他谈谈对宽甸县政法综治工作的思路和打算。
虽然事先约好了时间,但记者到达时,孙晓晖并没在办公室,而是在和县委政法委副书记和其他同事开会,几分钟的等待后,他急匆匆地赶了过来。做政法委书记他是一名“新兵”,但13年的公安经验,让他这名“新兵”有着丰富的基层“作战”经验,也正因如此,他对政法工作有着自己独特的一套方法。
三个“到位”确保社会矛盾减少
孙晓晖告诉记者,社会稳定是一切的基础,家和万事兴,社会矛盾减少了,老百姓的生活自然就变好了。由于宽甸县的历史遗留问题,造成矛盾的类型多,群众性的纠纷多。“为此,围绕发展大局,我们充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信访工作,确保了全县的稳定大局。”
责任落实,“规范动作”到位,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切实把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议程,坚持县级领导阅批重要来信、定期接访和包案工作。孙晓晖说:“领导批阅群众来信有效促进了案件的办结效率,大部分信件均能在规定时限内办结。而且,我们还做到了每个工作日都有一名县级领导参加面对面的接访工作。目前,全县通过依法办结、召开听证会、救助等各种形式已办结22件,办结率达到44%。”
宣传引导,“点面结合”到位,在孙晓晖看来,法治是制度之治、规则之治、程序之治。我们要善于运用法治精神、法治思维、法治方式破解社会治理难题,并充分发挥法治的引领和保障作用。全县建立学习培训长效机制,每两个月举办一期培训班,充分利用县法学会的资源优势,聘请法律专家、定期对全县政法综治委员、执法部门业务骨干等进行法律培训,提高其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信访问题的能力;大力开展普法宣传活动,通过发放宣传单、张贴标语、出动宣传车、秧歌队、新闻媒体以案说法和LED显示屏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方式,广泛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引导群众通过诉讼、仲裁、调解等方式表达诉求,解决矛盾,努力营造依法、理性、有序的良好氛围。
建章立制,“痼疾根治”到位,全县陆续制定出台了《关于规范维护县委、县政府机关信访秩序的意见》等5个规范性文件,建立健全过错责任追究机制。孙晓晖告诉记者,通过这些文件,彻底杜绝了以往信访工作责任主体不清、相互推诿扯皮等问题发生,而且全县的信访秩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好转。用孙晓晖的话来说,现在终于可以坐在办公室处理一些其它事务了。
抓基层、打基础工作丝毫不放松
谈起综治工作,孙晓晖表示,下半年首要任务就是抓基层打基础,夯实基层综治工作,构建起县、镇(乡)、村(社区)三级组织体系,理顺人员分工、统筹规划、协调指导,明确各级政法书记的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工作机制等,延伸综治工作的触角。
同时,加快推进整合乡镇综治维稳信访中心和法律顾问资源,建立完善县、镇(乡)、村(社区)三级组织体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政法、综治、维稳、信访、法学会工作新格局,确保问题早发现、早处理、早解决,把矛盾消灭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目前,全县共排查出主要矛盾纠纷42件,经分类梳理,全部落实了化解稳控责任。
在一个多小时的访谈中,孙晓晖对宽甸县涉及到政法综治各个领域的问题考虑周详,这是记者在结束访谈时的最大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