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兴城市大力推进“村民评理说事点”建设工作

来源:辽宁法制报 | 作者:驻葫芦岛记者 郑子超 | 发布时间: 2020-06-24 10:49

  “要打造一批‘叫得响、过得硬’的村级载体;要努力将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要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加强联动,共同推进……”

  从去年11月启动“村民评理说事点”试点,到今年4月的再部署、再行动,再到日前兴城市红崖子镇召开“村民评理说事点”建设会,兴城市矛盾纠纷化解的“桥头堡”活力愈发强劲。

  “率先”的底气

  “我们要在全省率先建立‘村民评理说事点’,打造‘桥头堡’,插上‘先锋旗’。”2019年11月“村民评理说事点”建设工作启动之初,兴城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丁桂清就底气十足。

  “率先”的底气来自于兴城市已成型的社会矛调架构。2017年,兴城市在葫芦岛地区率先建起了第一个县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2019年又率先启动全省首个非诉讼矛盾纠纷中心建设,非诉讼矛盾纠纷调解体系、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格局已具雏形。

  2019年11月28日,兴城市司法局明确了以红崖子镇为试点、其他乡镇逐步推进的“村民评理说事点”建设思路。首面“先锋旗”率先在红崖子镇飘起,并带动了其他镇、村。

  红崖子镇迅速开展试点镇、村的建设工作,制作了“村民评理说事点”标牌,驻村法律顾问与相关工作制度上墙公示,调整了驻村法律顾问。各村依托设在村委会的“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设立“村民评理说事点”,各村人民调解委员会指定一名村委会委员作为人民调解员入驻“点”。债务纠纷、家庭纠纷、邻里纠纷……一桩桩、一件件矛盾纠纷在“点”上雪化冰消。

  花开一枝难成舞,万紫千红才是春!红崖子镇“村民评理说事点”的“先锋旗”舞出了自己的特色,其它乡镇如大寨乡、高家岭镇也紧紧跟上。

  合力解纷争

  兴城市构筑“村民评理说事点”,着眼的并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的“点”,而是一个包含多项基层法律服务的“立体面”。在“面”里,既有一事一解,也有上下通达,还有协调联动。

  高家岭镇郭家村的张、迟两家是邻居。今年2月初,迟家堵住了自家后院的排水沟,地势偏低的张家认为降雨会危及自家房墙,由此不满。张家一气之下将迟家的入户电线和有线电视线路全部剪断。两家矛盾愈演愈烈。

  经派出所、司法所、村“点”联合调解,迟家表示一定不会再妨碍张家排水,张家也在司法所和派出所的联系下为迟家接通了电线和有线电视,两家冰释前嫌。

  调解工作室是兴城市司法局在推进“村民评理说事点”中打造的调解品牌。

  2019年12月3日,红崖子镇西二台子村村民蔡某来到村“村民评理说事点”,要求解决其和杜某的纠纷。杜某在自家后屋檐下安装了两个摄像头,摄像头的强光直接照进蔡某家屋里,严重影响了蔡某一家的正常生活和休息,蔡某几次与杜某交涉未果,两家产生纠纷。

  西二台子村“点”组长、村党支部书记曹艳山以及多位“点”小组成员先后到蔡某和杜某家中调解多次,均未达成和解,原本不大的矛盾纠纷愈演愈烈。“梁玉香个人调解工作室”登记受理蔡某与杜某纠纷一案后,使双方顺利达成和解,防止了矛盾纠纷的升级演化。

  推进“点”建设

  “先锋旗”试点始见成效,兴城市总结经验再出发。4月22日,兴城市司法局召开“抓源头、大调解、防风险、促振兴”专项活动暨“村民评理说事点”工作推进会,就“村民评理说事点”工作进行再安排、再部署。一幅覆盖兴城全域的社会矛调新蓝图全面展开。

  按照目标部署,兴城市将依托已经成型的乡村“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设立“村民评理说事点”,发挥人民调解员、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三类人员”职业、专业优势,倾听百姓声音,收集问题线索,解答法律咨询,疏导不良情绪,及时调处矛盾,把“村民评理说事点”打造成为社情民意汇聚点、矛盾纠纷调处点、法律援助代办点、法治建设推进点,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