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原满族自治县枸乃甸乡矛盾排查化解有妙招
初秋的清原满族自治县枸乃甸乡显得分外凉爽,孩子们在村内肆意奔跑,老人们在树下聊着家常,“平安”“和谐”已经成为了这里的代名词,而这与他们所开展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是离不开的。近日,记者来到这里采访,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王玉海向记者详细介绍了枸乃甸乡在矛盾排查化解工作中的做法。
统一领导夯实矛排根基
“一直以来,枸乃甸乡党委、政府始终坚持对社会矛盾排查化解工作的统一领导,高度重视全乡各类社会矛盾的化解工作,把加强社会矛盾化解列为政法工作的重点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摆上议事日程。”王玉海对记者说。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枸乃甸乡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乡长、副书记为副组长,集综治办、司法、民政、团委、妇联、派出所等部门负责人及各村书记、主任为成员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领导小组,他们具体负责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研究部署及督促检查,使各个矛盾纠纷得到了有效的化解。
同时,他们还将社会矛盾化解列入了年度工作计划和阶段性重点工作,确保了整个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可以扎实有效进行。他们按照“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归口办理”原则,将社会矛盾化解工作责任层层分解,确保社会矛盾化解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形成了“层层有事管,事事有人管”的社会矛盾化解工作格局。此外,乡党委、政府建立了《领导干部大接访制度》《信访工作月调度会制度》《乡干部信访工作驻村排查包保制度》和《村干部信访工作承诺制度》,出台了《信访工作管理办法》《矛盾调处中心管理办法》和《乡纪委季度督察信访工作办法》,使矛盾排查化解工作得到了有力的保障。
关口前移有效减少矛盾纠纷
社会矛盾绝大多数发生在基层,只有把基层工作抓实抓牢,各种矛盾才能发现得了,处置得早,解决得好,才能实现一个地区的平安稳定。枸乃甸乡党委、政府深刻地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们在工作思路上始终坚持关口前移抓防范,重心下移解纠纷。
王玉海告诉记者,枸乃甸乡建立了乡、村两级排查调解网络,和以自然屯为点、以信息员为线、以行政村为片、以乡为面的矛盾排查工作网络格局。他们采取定期排查、即时排查、重点排查相结合的办法,对各种不稳定因素进行全面排查,真正做到情况清,底数明。村、组排查调解组织负责向村民传达上级精神,帮助乡党委做好群众思想工作的同时,在茶余饭后随时随地了解村民诉求和矛盾隐患,并及时、逐级反馈上报信息。形成上下联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信访链条。
与此同时,枸乃甸乡党委、政府领导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和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亲自靠前研究解决办法,对重大行动,亲自安排、亲自部署。变信访“大头向上”为“大头在下”,变坐门等访为领导主动下访,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主动与他们沟通和交流,化解他们心中的“疙瘩”,有效减少社会矛盾的发生。
创新机制推动矛盾化解工作
创新,在各行各业中都尤为重要,在矛盾排查化解工作也是如此。枸乃甸乡为了形成抓好此项工作的强大合力,采取有效的激励手段,引导乡村干部充分发挥了内在潜能。
王玉海告诉记者,枸乃甸乡成立了由6名德高望重、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同志组成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主要负责历史遗留案件及疑难案件的化解。同时,他们实行信访稳定保证金,每年年初村书记、主任和包村干部每人各拿出2000元信访稳定抵押金,在此基础上政府为每人配套2000元,并实行目标管理。年底对目标任务完成出色、贡献突出的乡村干部给予奖励。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从2009年9月1日开始,枸乃甸乡村干部的坐息时间就与机关干部同步。他们保证每天有一名村书记或村主任坐班,帮助协调解决村民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并认真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对村民反映的诉求认真做好登记,并对诉求进行调查核实,明确答复期限。保证了村民到村里办事能找到人、村民反映的诉求及时有人管。此外,各村干部还及时深入到农户家中进行排查,并帮助研究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难题,极大拉近了村民和村干部间的距离,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极大地减少了矛盾纠纷的发生,保证了一方的平安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