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小平安促进社会大和谐
家庭作为社会当中的小细胞,在平安建设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抚顺市作为当代的雷锋城,随着平安建设的深入推进涌现出了许多“平安家庭”和“最美家庭”,虽然每个家庭的情况不同,但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了身边的每个人,使平安这杯酒变得更加香醇。

赵世权照顾老伴儿

张晓阁全家福

黎明的三口之家
一片真情感动一方
这是一个充满爱的家庭,丈夫叫赵世权,今年80岁,妻子叫何玉文,今年76岁,他们经历风风雨雨走过了金婚,虽然妻子身患重病,但他不离不弃,用自己真挚的爱精心呵护着妻子,在抚顺县石文镇,提起这一家人,大家便会肃然起敬。
赵世权告诉记者,30年前,何玉文腿痛不敢走路,经检查得了类风湿病,从此他们便走上了寻医问药的路。
“我们一边治病,一边寻医,走遍了辽宁省各大医院。刚开始几年,妻子坐在轮椅上,我还经常推着轮椅和她出去遛弯。我们种菜养花,妻子除了不能走路,其它的不耽误,我们读书、看报、谈天说地,日子过得还挺有滋味。”赵世权对记者说。
随着时间的推移,病魔无情地摧残着何玉文的身体,病痛经常让她难以忍受,为此,他一刻不离地守护在妻子的身边。为了能减轻妻子的疼痛,他想尽了一切办法,除了到各大医院拿药,还不惜重金买了各种按摩的仪器,有足底按摩促进血液循环的,有敲打腿的,有按摩背的,等等。
“只要有对妻子的病有好处的,我都要试试看,就算能减轻她一点的疼痛也行啊!”赵世权说。
记者了解到,赵世权每天除了做三顿饭、收拾房间、洗衣服、照顾妻子,根本没有空闲时间。儿子女儿都有工作,不在身边,只有节假日才能来,他就这样一天天地照顾妻子数十年如一日。
在赵世权家有很多的书,但大多数都是饮食类的,他就是靠着这些书来为妻子合理地搭配饮食,一位村民对记者说:“听说过对妻子百般呵护的,可从来没亲眼见过对妻子比他更好的,赵世权对妻子那得叫万般呵护了。”
今年,何玉文的病情再次加重,还得了脑血栓,不会说话,不能表达大小便需求,也失去了吞咽的功能,赵世权每天早晨起来做好早饭,把早饭打成糊状,然后用针管打到她的胃里,接下来给她换上干净的尿布,擦洗身体。
“我想了,只要我活一天,能动一天,就要好好地侍候妻子一天。有人说我的事可以到中央台演,可以感动中国,我却觉得这是我的责任,是我该做的。”赵世权对记者说。
风风雨雨30年,发生在他们夫妻二人身上的故事已能写成一本书,为给妻子治病他花掉了家中所有积蓄,许多人都曾劝他放弃,但他却说:“人财两空也得治,因为妻子是我的全部,她活一天我侍候一天,不求别的,只求老来有伴,尽管是遍体鳞伤,尽管她已经像个植物人,但我是幸福的。”
如今,赵世权和何玉文的故事在石文镇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他的感染下,越来越多的居民把他当做了榜样,并从内心深处领会了爱情的真谛,体会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幸福,而他们一家也在今年被评为了抚顺市十大最美家庭。
“虽然这是发生在家庭内的故事,但感染了周围的很多人,有时候其他家庭有矛盾,只要提起赵世权一家人,矛盾也就渐渐地消除了,现在这里越来越和谐了。”抚顺县综治办副主任吕罡对记者说。
爱心夫妻助力平安建设
在抚顺市望花区田屯街道金新社区有这样一个家庭,丈夫叫张晓阁,妻子叫刘庆珍。他们不但家庭生活和谐美满,而且共同投身到了平安志愿者队伍当中,经常帮助社区居民,只要在社区当中说起他们的名字,大家便会纷纷竖起大拇指。就在前不久,他们被抚顺市望花区授予了平安家庭荣誉称号。
金新社区工作人员张雪告诉记者,张晓阁和刘庆珍夫妇是社区中有名的热心人,无论社区还是居民需要帮助,他们向来义不容辞。
张晓阁常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哪里都要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而这就是他们退休后生活的真实写照。
生活中的张晓阁和刘庆珍经常乐此不疲帮助身边有困难的居民,在他们身上发生了一个又一个感人的故事。
吴桂喜老人是他们家的老邻居,儿女长年在外打工,没有时间照顾她,他们夫妻二人便主动担起了这一重任。前些年,吴桂喜突发重病,张晓阁和老伴儿了解这一情况后,一个给老人煎药,一个为其做可口的饭菜,并自掏腰包为老人买来缓解病痛的药品。经过一段时间精心照料,老人的病情得到了明显的好转。不仅如此,他们还主动替吴桂喜老人接送小孙子到幼儿园和定期带其去医院注射各种儿童预防针。一次,夫妻二人陪老人晒太阳时,吴桂喜老人热泪盈眶地说:“你们两口子真是大好人,这辈子欠你们的情分,下辈子我做牛做马也要还你们。”可他们却说:“你太客气了,我们是好邻居,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今年春天的一天,张晓阁洗浴时发现近80岁的刘兆凡老人浮在水面,当时水已经灌满了老人双耳,但却无人问津,于是他立即喊来浴池工作人员并与之合力把老人抬上台阶,而此时老人已经不省人事。
“快打120,快打120!”张晓阁一边喊着,一边为老人按穴位急救。一会儿过后,老人苏醒了,这时他才发现自己已经累得手指僵硬满头大汗。医护人员赶到后对老人说:“你真得好好感谢一下你这个救命恩人,要不是他在,你今天真可能……”
“有啥谢不谢的,都是一个社区的居民,家里人不说外道话,老人平安是最重要的。”听到张晓阁的话,浴池内不禁响起了阵阵掌声。
今春以来,田屯街道及金新社区领导在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工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使社区的居住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老百姓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为了保持良好环境,张晓阁和刘庆珍经常在社区内巡视,发现哪个路灯不亮了,哪个路旁的井盖坏了,他们便一一记在心里,及时将信息反馈给社区及街道有关领导,使上述问题得到及时解决,群众看到后,都夸他们两口子是合格的编外社区工作人员。
他们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但他们却用实际行动成为了社区内其他家庭的典范,为推动平安建设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口之家”大爱获群众点赞
2012年的一天,抚顺市的一个住宅小区里响起了阵阵掌声和鞭炮声。辽宁省林业厅、文化厅、教育厅、共青团辽宁省委、省精神文明办及抚顺市政府代表,共同为一个家庭创办的蛾蝶博物馆举行了省级生态文化教育示范基地授牌仪式。
抚顺县综治办副主任吕罡告诉记者,抚顺满族民间家庭蛾蝶博物馆是由抚顺县林业局森防站退休职工黎明和他的女儿黎薇花费十多年时间创办起来的,采集抚顺地区的蝴蝶标本3万多号,经分类鉴定共8科189种。
黎明一生与蛾蝶为伴。在抚顺县林业局森防站工作期间,黎明就一直从事与蛾蝶相关的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由于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方面作出突出贡献获得了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并数次获抚顺市劳动模范称号、优秀知识分子及省、市各种荣誉称号。黎明退休后,为了安排好退休生活,发挥余热,他与自幼热爱蝴蝶的女儿黎薇一起,在老伴的支持下,在一个住宅小区里办起了家庭蝴蝶博物馆,以供居民参观,提升了居民对林业有害生物危害的防范意识。
2009年,共青团抚顺市委员会授予黎薇“抚顺市优秀学雷锋志愿者”称号,同时他们的家庭也于2014年在全国及省妇联开展的寻找最美家庭活动中,先后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全国五好文明家庭及辽宁省十大最美家庭。另外,黎明一家还经常开展公益性展出,向全社会传播蛾蝶文化,普及科学知识,使这里成为了当地青少年最为喜爱的地方。
抚顺是雷锋精神的发祥地,黎薇一家人传承了雷锋精神,他们不但经常帮助抚顺农村山区残疾人员,还积极拍卖蝶画助残献爱心,近年来,他们参加社会各种慈善捐助活动数不胜数。
吕罡告诉记者,2014-2016年,他们为辽宁省爱之光慈善拍卖晚会捐助蝴蝶工艺品《高尔山》《孔雀》,获善款近两万元,全部捐赠给爱之光防盲治盲慈善活动公益活动组委会,为公益活动献上一份爱心。中国爱之光国际俱乐部总裁向黎薇发来的感谢状中写道:黎薇的爱心将会化作光明,为贫困眼病患者带去光明,带去希望,带去幸福。
黎明一家对蛾蝶的热爱,吸引了许多同行和蛾蝶爱好者加入进来,不但壮大了防治林业有害生物的文化宣传队伍,而且在黎明家庭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志愿者行列,为身边居民奉献爱心,赢得了大家的纷纷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