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五化”创新社会治理 小街道打造大格局 大连市普兰店区杨树房街道开展平安建设经验

来源:辽宁长安网 | 作者:邵会平 驻大连记者 王怀实 | 发布时间: 2019-06-12 09:27

图片5

民警开展法治宣传活动

  近年来,大连市普兰店区杨树房街道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服务、高效能治理,努力创新社会治理“标准化、专业化、社会化、基层化、智能化”五化同位“一体化”工作模式,有效地开创了社会综合治理工作新局面。杨树房街道先后获得“省级基层平安示范单位”“辽宁省综合实力百强乡镇”等称号;为抵御邪教组织而打造的“氧吧佳苑”活动阵地被作为典型经验在全国推广。

图片4

杨树房街道与社区(村)、公安部门建立了视频监控立体化防控体系

  标准化为统领

  制度“立”起来

  杨树房街道始终将做好社会治理工作作为“两个维护”的具体实践和重要抓手,层层传导并压实工作责任,使社会治理工作制度有保障、标准有保障、落实有保障、效果有保障。

  一是领导到位。街道党工委高度重视社会治理工作,从总体上谋划、从组织上强化、从政策上倾斜、从经费上保障。二是措施到位。不断加大经费保障力度,有效地保障了综治工作的深入开展。把社会治理创新纳入经济发展总体规划,推出了一系列有力举措,推动社会治理与经济建设两轮驱动、相互促进。三是机制到位。健全完善制度机制,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出租房屋管理、特殊人群服务管理、“两新组织”服务管理等10余项长效机制,有效推动了社会治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四是责任到位。每年与社区(村)层层签订综治工作目标责任书,强化综治工作责任制的落实。

图片2

“家和邻里亲”活动室

  专业化为保障

  规矩“严”起来

  在实践中,杨树房街道从软、硬件两方面着手强化综治力量,不断改进专业化和法治化服务水平,及时听取民声,解决民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民众提供普惠均等、便捷高效的服务。

  召开综治联席调度会。定期由街道综治办组织,派出所、司法所、信访办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和各社区(村)治保民调主任参加,每半月召开一次社会治安形势分析研判会。设置群众便民接待区。在政府机关一楼设置群众来访接待室,整合街道综治、司法、信访、行政服务等资源力量,强化部门融合、力量聚合,提供信访接待、人民调解、人口管理、社区矫正等“一站式”服务,协调解决群众反映的困难和问题。聘请政府法律顾问。法律顾问全程参与街道规范性文件和重大决策、行政措施、管理行为的合法性审查工作,提出法律意见和建议。推行司法“巡诊”制度。不定期组织社区片警、综治协管员、司法调解员进村入户,宣传法律知识、化解村民矛盾,将法律服务端口前移。

图片1

杨树房街道设立的便民服务中心

  社会化为支撑

  途径“硬”起来

  社会治理是一项涉及所有领域的庞杂且宏大的系统工程,杨树房街道在近年来逐渐改变传统社会治理模式,从政府大包大揽向政府主导、社会共同治理转变。

  发挥各团体组织作用。充分借鉴“枫桥经验”工作模式和思路,结合社会组织志愿性、自主性、非营利性、公益性等特征,组织周边地区10多家公益组织、志愿组织、义工队伍等团体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广泛的活动,促进地区和谐稳定。

  发挥企业作用。积极协助配合辖区某龙头骨干企业对外来人口进行普法教育等服务性工作,营造和谐用工环境,让每一名外来人员安心在企业工作生活。目前,该集团外来员工接受技能培训达80%以上,外来人员治安案件、违法犯罪率、工伤事故率均为零。

  发挥群防群治作用。实行“三队合一”,形成“一支队伍管全面”的局面,提高工作质效。成立由党员、低保户、退休职工等120名群众组成的治安巡逻志愿者队伍,实行“三员共护”,在居民区、交通干道、施工场地形成全天候的巡防体系。近5年来,全街道刑事、治安案件逐年下降,实现“不出大事、少出小事”目标。

图片3

辖区每个社区(村)都有法治文化广场

  基层化为依托

  形式“活”起来

  杨树房街道牢牢把握新时代社会治理工作新要求,将服务基层列为主阵地,结合地区百姓新需求,多措并举,不断培育群众主体意识和主体精神。

  创新宣传舆论载体。于2013年创办街道机关刊物《杨树房风采》,主要内容是机关各部门最新工作动态,各种惠农富农政策解读,先进人物或事迹介绍等。创新邻里矛盾调化解载体。深入开展“家和邻里亲”活动,发挥乡贤、屯(组)综治中心户和义务调解员作用,积极调解农村常发生的“春争地、夏争水、秋争路、冬斗嘴”矛盾纠纷。街道在各村民组建立“家和邻里亲”活动室37处,成立“家和邻里亲”活动小组,设有“六大员”,分别为法治宣传员、治安信息员、民事调解员、安全检查员、文娱辅导员、科技推广员。创新打击邪教组织新载体。在村屯创建“氧吧佳苑”作为宣传载体,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能量“氧气”武装群众头脑,自觉驱赶邪教等不良思想的“雾霾”。每个中心由基层党组织和6名群众“充氧员”共同管理,“充氧员”借助了解乡情邻情的优势,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利用走村串巷时机,随时随地、灵活多样地开展普法、安全、科技和警示宣传,并适时将“崇尚科学、反对邪教、关爱家庭、珍惜生命”内容融入其中。目前,辖区未发生一起邪教组织滋事事(案)件,街道无邪教家庭覆盖率达100%,文明幸福家庭覆盖率达99.2%,居民百姓平安满意率达98%。“五好家庭”有5000余户。

  智能化为推动

  层级“强”起来

  近来年,杨树房街道大胆探索运用新技术提升社会治理工作水平。实施“村网工程”。杨树房街道“村网工程”是利用“传统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多媒体”的先进技术,对杨树房街道9个社区(村)实施有效的信息化服务和管理,以提高社区(村)现代化水平,带动社区(村)整体建设,构建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诸多领域全面和谐的社区(村)。使正能量有了便捷的宣传渠道,弘扬了正气,促进邻里和谐。用文化氛围平衡了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社会需求,有效消解了社会心理压力,开启了“三农”大数据的智慧时代,为推动辖区社会治理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组建街道、社区(村)两级综治信息远程信息平台。两级综治视联网系统以综治综合应用为目的,依托专线网络,围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重点业务,将视频会议、视频监控、视频通讯、视频培训、视频调解、视频信访、视频调研、信息发布等功能融合到一个平台上,实现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指挥调度、分析研判、应急处置、服务管理等业务应用可视化、智能化、扁平化。

  开展“技防村”建设,在部分村屯主要交通道路、重点场所安装监控探头312个,实现村综治中心与区、街道综治中心及边防派出所指挥中心联网互动。2012年以来,杨树房街道刑事、治安案件逐年下降。

  坚持健全网格化管理。将9个社区(村)的115个自然屯划分为9个区域79个小网格,每个网格由综治中心户担任网格员,建立平安家庭档案,实现人事物地情全掌握、民生服务全方位、网格综合管理全覆盖。

  下一步,杨树房街道将认真贯彻落实区委政法委的各项工作要求,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继续加强社会治理创新工作,为建设平安普兰店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