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义不为,无勇也。”
——《论语·为政》
编者按
有一种凡人善举与职业无关,但充满正义的力量;有一种英雄义举与地位无关,但饱含着浩然正气;有一种奋不顾身与贫富无关,但散发着动人的光芒,这就是见义勇为。
近年来,一个个在危难时刻敢于伸援手、见义勇为的草根英雄在“钢城”鞍山不断涌现,谱写了一曲曲英雄壮歌,为筑起鞍山这座正义之城写下浓重的一笔。

鞍山市见义勇为基金会慰问见义勇为先进分子赵景柱(左一)

鞍山市见义勇为基金会慰问见义勇为先进分子赵景柱(左一)
向见义勇为英雄致敬
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鞍山市的见义勇为义举不断涌现。
2014年9月,在火灾事故中勇闯火海英勇牺牲的孙利东获“中国好人”称号,成为鞍山市第13位上榜的好人。这是对鞍山市见义勇为英雄的最高褒奖。
12月22日下午,记者来到了孙利东的家,玄关处最显眼的柜子上,摆放着孙利东的各种荣誉证书和与家人合影的照片。他的爱人吴岩松告诉记者,虽然孙利东离开已经3年了,但亲人、朋友,还有朝夕相处的工友们都在怀念他,因为他的善良无私,他的见义勇为壮举。
2014年5月13日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日子。这一天,鞍钢集团矿业公司东鞍山铁矿铁运作业区电机车点检员孙利东和平时一样准时下班,17时30分左右,他走进了自家小区——铁西区同兴街日新小区。这时,他突然发现5号楼的一户居民家中突发火灾,浓烟从2单元11层的一个窗口滚滚而出,一位老人在窗口拼命挥手。孙利东冲向火场,途中向一户居民借了一条毛巾。“大姐,毛巾多沾点水!”这是人们听到孙利东说的最后一句话。当3个小时后被发现时,已经疏散了25名被困人员的他和另一位参与救人的老警察范克倒在起火房间旁的电梯里,停止了呼吸……
“利东虽然不在了,可他并没有被遗忘,他的事迹鼓舞和激励了很多人。”就像吴岩松说的那样,孙利东没有被遗忘,鞍钢人、鞍山人一次次掀起学习孙利东的热潮,见义勇为是孙利东人生道路上的标签,更是钢城鞍山的注脚。
近年来,这样的见义勇为事例不断涌现。2015年8月17日14时,在千山区唐家房镇果子园村蒲峪沟水库发生一起三姐妹落水事件,什间房村村民孙福强、袁兴龙、于茂秋三人途经此处发现险情后,立即跳入水库奋勇救起三人,不留姓名、不图回报,直到她们三姐妹被安全送往医院才默默离开。铁东区常青街道富祥社区低保户赵景柱,常年在二一九园游泳湖旁驻守,曾多次下水救人、帮警察打捞尸体、帮助群众打捞财物,在2007年至2016年的10年之间,他共计救了23条生命……
无论是轰轰烈烈还是举手之劳,都在诠释着见义勇为的精神。
据统计,鞍山市自成立两级见义勇为组织以来,已召开两次见义勇为表彰大会,共表彰奖励了12名见义勇为人员。这些沉甸甸的荣誉展现的是鞍山高扬着的见义勇为精神之歌,彰显的是蕴藏在人民群众之中的那种浩然正气,折射出的是全市文明发展、和谐奋进的生动现实。
以实际善举表达心意
见义勇为是正义之举,理应受到全社会的礼赞。
如何保障见义勇为人员的合法权益,救助困难见义勇为人员及其家庭?近几年来,鞍山市从见义勇为组织建设覆盖、见义勇为基金积累方面不断完善。
2013年6月,经过近一年的努力筹备,鞍山市见义勇为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正式成立。近日,记者从鞍山市见义勇为基金会获悉,鞍山市的海城区、铁东区、立山区、千山区均已正式成立了见义勇为基金会,其他县区也有专人负责该项工作,全市两级见义勇为组织机构正在建立健全,见义勇为组织拓展、延伸到基层,扩大了见义勇为组织的覆盖面。
“我们基金会刚成立时,资金并不算充盈。”鞍山市见义勇为基金会秘书长张成国告诉记者,经过4年来的努力,见义勇为基金积累有了较大的突破。“在鞍山市委政法委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充分发动社会各界捐赠,仅基金会成立后4个月内,以鞍山福安控股有限公司为首的19家民营企业就捐款259万余元。”
“每年的见义勇为经费收支情况都在网站上公布,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确保每一笔款项都用到实处。”张成国介绍称,在见义勇为基金管理上,实行基金管理透明化。
见义勇为基金会有如一片爱心“聚集地”,源源不断地汇聚着钢城人对见义勇为英雄的爱心和敬意。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每逢传统节日,该基金会都会成立“送温暖、献爱心”专项小组,综合身体状况、家庭成员、经济收入、住房环境等方面因素,将历年来受到国家、省、市、区表彰的见义勇为人员及其家属作为走访对象,组织开展慰问活动。“今年清明节,我们对孙利东、吕强、刘汉书的家属进行慰问,关注他们的家庭生活困难。去年8月初,我们还开展了一次‘见义勇为英模家庭疗养活动’,带近几年获得市级以上见义勇为荣誉称号人员或英烈家属到大连长兴岛度假疗养5天。”该基金会工作人员王美玲介绍说,经统计,近两年,基金会走访慰问30余人,累计发放物资11万余元。
“鞍山市见义勇为基金会最突出的是把关注点放在了见义勇为人员的日常生活、孩子升学就业、医疗保障等方方面面。”省见义勇为基金会副秘书长邱放这样评价。
在基金会,记者看到了由基金会、鞍山市教育局、鞍山市民政局联合出台的《鞍山市见义勇为人员子女升学、就业优抚措施暂行办法》以及基金会和卫生部门为见义勇为人员开通“绿色就医通道”的相关通知,内容则是协调有关方面落实优抚、评烈、医疗、入学、就业等措施。王美玲告诉记者,基金会为省见义勇为先进分子吕强的女儿吕胜美申请了进入鞍山市第一中学就读的名额;省见义勇为先进分子李继阳和邹国民因见义勇为负伤失去了劳动能力,基金会积极联系政府部门为他们争取到了低保待遇;在铁东区见义勇为先进分子赵景柱住院期间,基金会帮助他解决了住院难等实际问题……这些对见义勇为人员(或英烈家属)的贴心做法,让见义勇为人员及其家属感受到了极大的温暖。
该激励什么?该保护什么?
见义勇为是值得宣扬和提倡的中华民族美德,在鞍山市委政法委的领导和支持下,鞍山市见义勇为基金会采用多种宣传手段弘扬这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6年,孙利东参评‘第十三届全国见义勇为英雄模范’的时候,我们连续3个月在电视台、电台、《千山晚报》等主流媒体上对他的事迹进行宣传,并对全市各个行业开展向孙利东学习活动成果进行采访。还印发了数万张宣传海报、数千展示板和条幅,悬挂摆放在全市显著位置、公园、商场车站等繁华之处。同时号召所有社区乡镇、各大高校(科技大学、师范学院、各中小学)、鞍钢职工踊跃为孙利东投票。”张成国称,近两年来,基金会号召社区、乡镇宣传《辽宁省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人员条例》、见义勇为的精神和意义,让全市人民了解到了属于鞍山的荣誉,提高了他们对见义勇为的认知,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12月14日,省见义勇为基金会一行抵达鞍山召开小规模座谈会,会上,张成国坦言,目前工作中仍然存在问题:未成年人见义勇为该不该认定?见义勇为申报是否有设定时间限制的必要?
“未成年人见义勇为,我们原则上是不提倡的,只有这样,才能维护‘见义勇为’的意义,保护未成年人的生命安全。什么是见义勇为?是建立在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之上的,未成年人还不具备完全行为能力,不应该盲目地认定和提倡。”省见义勇为基金会负责人张仲玉认为,不提倡并不代表不认可,虽不能认定表彰,但可以考虑给予相应的救助。
而针对基层见义勇为组织人员流动快,对工作、法规了解不够透彻的问题,近两年来,鞍山市见义勇为基金会积极开展培训工作,要求各县区见义勇为组织参与培训座谈会,并作会后总结。“有些偏远县区出现了见义勇为的事件,但没有及时上报和认定,这就激励我们在实际核实、上报、宣传、奖励、保护救助等方面多下工夫。”
后记
“鞍山市涌现出雷锋、郭明义、孙利东这样的好人群体,这让我们赶有目标、学有方向。这个时代需要好人,城市的发展需要精神力量的推动。”鞍山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李勇表示,下一步将邀请辽宁大学的博士生专家团队定制“鞍山方案”,通过对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心理状态大数据分析,解决城市心理疾病,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增添正能量,使钢城鞍山成为闻名全国的见义勇为之乡、平安之城。
后记
“鞍山市涌现出雷锋、郭明义、孙利东这样的好人群体,这让我们赶有目标、学有方向。这个时代需要好人,城市的发展需要精神力量的推动。”鞍山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李勇表示,下一步将邀请辽宁大学的博士生专家团队定制“鞍山方案”,通过对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心理状态大数据分析,解决城市心理疾病,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增添正能量,使钢城鞍山成为闻名全国的见义勇为之乡、平安之城。